从我有记忆开始,每年那几个重要的日子,妈妈都会带着我去给爷爷烧纸纸。
这个习惯,自然而然传给了我。
几年前奶奶去世以后,每年的中元节和寒衣节,都会惦记着给他们送钱送寒衣。
这两年年,听老师讲家里的故事:每年祭祖的时候会给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准备好他们生前特别喜欢吃的东西,还会念叨,“你的太爷爷最喜欢吃糍粑,太奶奶最爱吃小点心,爷爷喜欢吃苹果,奶奶喜欢吃乌梅……”每一次都会如此用心去做准备,渐渐的老师懂得了,这是一种感恩,更是给孩子做了一个走心的榜样!
特别感谢老师的提醒,我恍然大悟,近来的清明节和奶奶的祭日扫墓时,我会带着儿子给我的爷爷奶奶去买他们生前爱吃的东西。

儿子九岁了,今年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給他已逝的爷爷奶奶烧纸。也继续给我的爷爷奶奶烧纸。
“爸妈,我们给您送钱来了,家里都很好,感谢你们在天之灵保佑……”
“爷爷奶奶好,爸爸给你们准备了好多钱,还有车,房子……爷爷奶奶,爸爸每天晚上睡觉睡得可晚了,都不注意身体,都不听我的话,也不听妈妈的话,妈妈说,爸爸最听奶奶的话……”
“爷爷奶奶,你们来收钱吧,孙女代表您的儿子儿媳给您送钱,汇报工作了……”

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要多做一件事,在画的圈圈之外,烧了很多小钱。这些钱是做什么的呢?
在以往的《好女旺三代》的课程中,听老师讲过她母亲的故事:
每次去上坟,除了给家人烧纸,带上贡品,还会给“邻居们”烧些,感谢左邻右舍包容照顾。和我们人世间的关系相同。
特别感谢老师把家学讲给我们听,让我们逐渐懂事~
此后,每次烧纸,我也开始这样去做,给“邻居”烧点纸,给路过的“朋友们”烧点小钱:
家人心大忘记的,和我的家人恰好同行的,你们也收点钱,有钱花,你们那你们的,我家拿我家的!也感谢路上的照顾……

晚上儿子问了我很多问题:
为什么要烧纸呢?
包太太能吃到我们准备的东西吗?
我们给爷爷奶奶,包太太烧了多少钱呀?他们够用吗?
烧的钱,他们去哪取呢?
会不会有人抢他们的钱?有没有小偷?
为什么要给别人也烧纸?

我就把我妈妈多年来的坚持做的事告诉他;也把老师家里的故事将给他听。儿子听的格外认真,我很欣慰,希望这个家风也能根植到他的头脑里,继续延续下去!
感谢妈妈,让我从小懂得感恩;感谢我的老师,让我更懂事儿,更周全……
最重要的事,孩子能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学会感恩,和更多为人处世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