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成熟是件很炫酷的事》,之后发在简书上。后台收到一个27岁大男孩的私信。问我“那如何成熟呐?我答复他:等我用文章告诉你好吗?
然后男孩就开始了焦急与催促模式:何时可以见到?姐姐,成熟的那篇什么时候能更新?我不由有些好奇:为什么这么着急?他认真回复说:对于提高自身内涵的东西当然越早知道越好。
这么急,还这么上心,甚至寄望于通过几千文字提升自身这样大的期望,压力山大,更不能轻易下笔了。当这篇文章不只是我的随性而发,担负着某种责任的时候,动笔更要谨慎。
于是和他调侃:“哈哈,不要着急,能耐得住性子等待也是成熟必备的条件之一。”他回我:“我27了,心智不成熟,像个小孩子。”继而又追加一句:“不成熟,怎么会有女朋友?”
接着又问我:“如何成为有趣的人,文章可以写吗?”当我回复:“可以,但得等合适的时机。”他急切回复:“我可以付钱给您,您给我指点迷津。”我不由得有些好奇,“怎么,你遇到困惑了?”他回答:“我想长大。”
我问他:“你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长大?”
他告诉我:“心智不成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跟同龄比,太嫩了。”
我回到:“长大需要通过遇到的事情磨练,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他接着描述:“很困惑。迷茫。没有动力。几个词,分三次打出来。
继而又追问:“教吗?”
我很诚恳的回复:“可以咨询,教谈不上。”
然后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何时写,我等等那。”紧接着又道歉:“对不起,心太急,语气语调,还有就是时不时骚扰您,对不起。”
我不由笑了:“能及时反思,考虑别人的感受,不错啊。”
确实如他所说,他有些自卑,比较敏感,很在意别人的感受。
很想帮助他,惭愧的是,这篇如何才能成熟的文章,我迟迟没有开始。因为心里明白,一篇文章或许能给人以共鸣、以思考、以默契、以相知,却无法解决一个人所有的困惑与难题。也没有就此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神奇能量。
文章体裁,是分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选题,什么时候开写,取决于当时的状况、灵感。没有思潮如泉涌,即使贸然开动也会晦涩不堪,下笔艰难。
成熟这件事,从来就没有终点。我们可以比过去更成熟,但无法说自己已经走到了成熟的尽头。甚至在旁人眼里,看上去很成熟的我们,依然会时不时做些很幼稚的举动。
事后,不止一次思考过。是啊,成熟是一件挺美好的事,要怎样才能变得成熟呢?怎么就从稚嫩的青涩少年成长为笃定自信的成年人呢?
他的急切与渴望我很理解。因为曾经我也无限焦急郁闷过。
初中毕业时,随着中考成绩的发榜,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各自奔赴不同的生活。大多数继续读高中 。少部分上职高或者技校 。极少数早早进入社会。
高中生活,你懂的。沉重、苦闷,单调、敏感、自卑。高中的花季少女生活主旋律并非影视作品描述的那么明媚张扬。把日子过成青春偶像剧的人肯定有,但不多,我也是大多数其中一个。
每天埋头苦读书的我们,和已经步入社会,或者在职业高中摸爬滚打几年即将走上社会的同学相比,气质、思想、言行举止的差异不是一点半点。
印象很深的一次经历,是和初中的好友娟子相约见面。彼时,她已从职高毕业进入某单位实习,而我仍是苦逼学生党一枚。许久不见,娟子一身合体的淡蓝色显腰身小西服加超短裙套装,结合青春女孩特有的蓬勃朝气与俏丽,只一眼,便觉得她光芒四射,明亮动人。
之后的接触,更让我自愧不如。老同学相聚,热闹的饭局上,我们几个同样在高中埋头备战高考的同学,表现都乏善可陈。与其他同学左右逢源、玩笑不断、敬酒词、挡酒词说得有趣还有理相比,我们招架乏力,词语贫乏,不时词穷,只有用诚恳而尴尬的微笑勉强应付着极其不擅长的热闹场面。
那时的脸总是红扑扑的,真心不是醉酒,是羞红的。曾经的我和这个迫不及待想要变成熟的男孩一样,羡慕地看着别人的青春美好恣意飞扬,活力四射,暗地里自卑自己的不解风情与不擅交际。
然后,是什么改变了我或者那么多的我们?曾经无比羡慕的、深感自卑的、以为永远也跨越不了的那些障碍,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经意间就走过去了呢?
一、时间
是的,时间。要相信时间拥有这样的魔力。
从不安走向从容;从自卑变成自信;从犹疑变得笃定;从青涩走向成熟。什么可以做到?时间可以。
时间给人经历,经历变成阅历,阅历赠人成熟。
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只靠道听途说,只靠间接经验,比如看书、比如听别人的经历与感悟,比如听父母老师的话,难免应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观察历史,会发现很多规律惊人的相似。即使朝代更替、环境变换,但历史发展、事件走向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循环:战乱—— 统一 —— 强大 —— 衰落 —— 再战乱,如此循环不息。比如古人总结的:富不过三代;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在任何时代,皆有道理。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内在规律始终相似。就如一株小草经历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必然要经历从萌芽到稚嫩,从稚嫩到葱葱,从葱葱到繁茂,从繁茂到凋落,从凋落到枯萎。
所以你要学会等待,要有耐心等待自己成熟、自信与强大。就像小孩子摔倒才知道摔跤很疼,开始逐渐学会保护自己那样,一步步完善对人与事的认知。
每一个看上去成熟、稳重,懂得情绪自控的成年人一定花费了足够多的时间去经历、去体会、去领悟、去成长。没有谁一蹴而就。即使我们常说的一夜之间就长大也少不了之前许多时间与事件的层层铺垫。
没有相应的时间打基础,想要飞速成长,除非经历足够苦痛的事件,否则不足以令人成熟。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使人成长的催化剂——痛苦。
二、痛苦
虽然痛苦看上去是个不甚美好的字眼。伴随痛苦而来的感受多是负面的感受。沮丧、低落、怀疑、委屈、自卑甚至绝望。
不可否认,没人喜欢这些不甚愉快的体验。我们当然更欢迎快乐、喜悦、幸福、开心等美好的字眼。
美好固然可以带给我们愉悦的生活体验,但若想成长,非痛苦与挫折不可。多少顿悟、认知、反思、蜕变、成熟,不是从痛苦的经历中顿悟的?
被轻视决心要自强;被欺骗开始学会擦亮双眼;被抛弃被迫学会独立;被讨厌被孤立开始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被伤害开始学会如何自保。
品尝过空虚开始探寻充实的活法;感受过无趣开始学习有趣的思维;笨嘴拙舌开始修炼口吐莲花的功力;不够强大开始锻炼内心的丰沛;体验过捉襟见肘的窘迫,开始钻研赚钱之道;深受知识匮乏所限开始自主学习钻研。
只有足够疼,教训足够深,成长的速度也才足够快。
回想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有多少不是从开始手足无措到后来驾轻就熟?痛苦尽然不招人喜欢,但正确面对可以坏事变好事。成为我们成长与成熟的源泉与动力。
因为不喜欢这样的感受,所以会想办法,一旦再次遭遇,应该如何应对解决,如何避免今后类似事件再次伤害自己。
痛苦就像我们的痛感神经一样,尽管它让我们疼痛,不舒服,但实际上它是在保护我们,避免我们受到更大的伤害。否则就像神经失去知觉的人一样,手伸进火里被焚烧而不自知,因为没感觉。
想要成熟的不那么迟缓,就利用好每一次痛苦与挫折。记得个中难受的滋味,一定去反思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去想办法如何解决,以后如何避免类似状况。
不要惧怕痛苦,痛苦有时是包装过的礼物。只要不被痛苦打败,有勇气撕开层层包装,才会品尝到苦涩外衣下包裹着的甜。当拥有这样的认知,痛苦就不仅仅是痛苦本身,而是成长的开始。最痛苦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次的礼物,格外丰厚。
三、接纳
接纳是个看上去很无力的词汇。好像没有办法,不得不接受。有点宿命论里,接受命运安排的意思。
但我想说的接纳,不是被动无奈的接纳,而是主动积极地接受。
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避免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不发生会怎样?要是那样就好了。
比如接纳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外貌、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经历。
不白白花费时间做毫无用处的幻想与假设。如果我是马云的儿子如何如?要是我当初好好努力该多好。老天为什么不赐我貌美如花、颜赛潘安?维密身材长我身上会怎样?如果我中大奖会怎样?
这样的幻想毫无益处,不如客观审视自己,先接纳自己的一切。我个子不高但是苗条;我的眼睛不大但是面容清秀;我的家庭不富裕但是胜在温馨;我身材不好但是亲和力很强;我生活不幸福但是我身体非常健康;我虽然身患疾病但是还活着。
没有人生来完美。那些自信、美丽、阳光、豁达的人都曾有过不满意自己的经历。在接纳所有一切的基础之上,要相信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弥补。
接纳拥有的一切、接纳身边的一切,去改变可以改变的。眼睛小可以去动手术;身材不好可以去健身;英语不好可以勤学苦练;情商不高可以观察学习。不善言谈可以多多历练。只要开始迈出第一步,一切皆有可能。
小鲜肉横行的娱乐圈,谁能说黄渤没有魅力?没有市场价值?最看重颜值的娱乐世界,他长相上毫无优势,运气也并非得天独厚,顶着被演员梁静形容为像鸬鹚一样的长下巴,用自己的努力与拼命在新人辈出、竞争激烈的娱乐圈站稳脚跟。成就了一个不以帅取胜的影帝级演员。
接受不能改变的。比如性别、基因、父母、子女、家人、国籍、城市、环境、雾霾、拥堵,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去影响自己,而不只是自怨自艾,落落寡欢。
不满意的一切不会因为你不开心就自动朝你希望的方向转变。如果实在不甘心,没有条件也创造条件,再引导一切向自己需要的方向变化。
先接纳,接纳不完美,再求变,变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
四、跳出主观,看见他人的需求
我们的最大困惑之一来自他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一片好心,一腔善意,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回应,我们倍感受挫与疑惑。
我们没有错,他人也没有错。为什么有些相处疙疙瘩瘩,困难重重?
相比他人,我们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即便是隐性的。我们需要安全感、存在感、被认可、被接纳、被爱、被需要......能满足这些需求的人就是我们会靠近并喜欢的人。
同样,当我们开始明白其他人也有着相同的需求时,我们就不会只因自己的立场简单期待对方的想法或反应。她/他应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
比如女人不能要求男人去承担生活中所有重担,他也有被爱的需求,也有脆弱的时候;比如男人不能要求女人婚后自动变成无欲无求的免费保姆,为妻、为母等身份的改变并没令她失去渴望温柔、想要疼爱的婚姻诉求。
比如即便顾客是上帝,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热情提供服务时,别忘了她们也有被尊重的内在需求;比如即使孩子还小,他们也有要求独立的人格需求;比如即使年华老去,老人依然有被重视、被需要、被爱的心理需求。
当我们能看到他人的需求,而并非只是强调自己的需要时,很多人际关系相处起来便有了准则与界线。理解他人将不再只是一句空话,即站在对方立场上客观考虑问题。
当心中不再只有我认为、我觉得,他人应该......,当更多想到对方的需要与渴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想象中要容易相处很多。
五、保持一颗好奇、勇于探索的心
成熟不是心变老,眼神变得黯淡。相反,真正成熟的人不会任由岁月的冰霜雨雪把一颗心腌渍的松软疲沓、失去活力,失去对他人与世界的兴趣。
过往的经历只增加了经验,对周边的一切充满好奇之心与探索之意,会让我们的心态成熟而不僵硬。
从小我们被要求学习应考的知识,掌握谋生的技能,锻炼和人交往的能力。这些被动的改变因为不是那么心甘情愿,所以我们总是不能全力以赴。
成年后,当学习知识、了解历史、获取信息、掌握技能成为我们发自内心的改变动力,那些曾经无聊、单调、煎熬的学习甚至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学习的快乐、自信的快乐、坚持的快乐。
我们开始有热情去探索身处的这个世界。我们开始思索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开始坚持一项爱好;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技艺; 我们的眼神开始变得温和;我们的语调开始不再尖利;我们不再非黑即白;我们不再嫉恶如仇。
我们愿意敞开心胸去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真相。我们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产生真正的兴趣而不再视若无睹或麻木不堪。我们的好奇之心比孩童时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再被动接受,而是自主探索。探索我们感兴趣的一切。
年华可以老去,一颗鲜活的心可以在成熟外衣的庇护下永葆活力。
成熟是岁月赠与我们的礼物。无论喜欢与否,我们终将逐渐成熟。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心境。这件事情急不得。需要积累,需要量变到质变。
成熟固然好,那些不甚成熟的时光也无需追悔。当心智成熟时再回看那些莽撞、冲动、自大、幼稚的往事,也很值得怀念。因为那是曾经的自己,难忘的岁月、珍贵的回忆。
后记:时隔许久,终于写完了这篇文章。那位远方着急成熟的男孩,希望你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希望现在的你更悦纳此时的自己。祝大家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