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现在的学生以啥为美?
今天学习《藤野先生》,学生读过上面自然段后,我问学生,鲁迅先生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印象如何。
学生 A 挺好。鲁迅先生觉得他们的头像个富士山一样,挺好看。
学生B 很喜欢。他们像活泼可爱又漂亮的小姑娘,扭着脖子,天真无邪。
学生C 思考了一下说,不喜欢,因为课本注释写着“标致,反语,表示讽刺”。
我问:如果没有看注释,你怎么理解。
学生C看着看着就笑了。
学生听读课文两遍,回答了这样的答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有什么问题呢?
是没有认真读课文吗?应该不是,因为我是带着问题让学生读课文的,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对鲁迅先生不了解吗?但是七年级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还是必读名著。老师肯定介绍过鲁迅先生的。
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历史背景不了解吗?但是,小学就有历史课,再者,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清末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那是什么原因呢?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以上学生的答案如我一样惊讶,但还有五六个学生满眼迷茫(我也很无奈、无语)。
有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学习,不思考,理解有偏差,这个可以理解。
但八年级学生,对一群搔首弄姿的男青年居然觉得“可爱”那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是受了某些“精致”男星的影响吗?可能性很大。因为,课堂上我说了几个没有男子汉气概的男星,有些学生就兴奋起来。
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递和帮助更应该是三观的确立,我们“道阻且长”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