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大赏读书书香幽幽
爱伦坡《黑猫》的恐怖美学

爱伦坡《黑猫》的恐怖美学

作者: 瓜师叔 | 来源:发表于2016-04-28 23:50 被阅读1048次

    文/南瓜儿

      有人以风景如画为美,有人以人性之美为美,有人以欢喜结局为美,有人以悲剧收尾为美,而爱伦坡则是以恐怖为美。恐怖美学,从字面的解释,即恐怖与美丽并存。一般来说,会留给人相当的想象空间,让人一边害怕,一边欣赏,一边回味。他笔下的《黑猫》,体现了他以恐怖为美的思想。

      《黑猫》讲述了原本性情善良温顺、喜爱小动物的“我”因爱上喝酒而性情变得喜怒无常、凶狠残暴,而后残忍的挖猫眼、吊死黑猫——普路托;因杀猫后发生了一系列古怪之事而感觉到惊恐和后悔,便把在酒寮偶遇外貌形同普路托的猫带回家;因“我”对猫产生了厌恶之情,冲动抡斧砍猫却怒杀害妻子。因警方和“我”在地窖耳闻砖墙内猫的呜鸣而发现了妻子的尸体,最终“我”获罪。

      相信大多数读者们现今每每想起爱伦坡笔下的《黑猫》仍然会感觉到无比害怕,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看见黑猫会不由自主的毛骨悚然。那么,爱伦坡是如何塑造一只令人至今想起仍余惊不断的黑猫?他笔下的《黑猫》恐怖魅力何在?

      第一,对黑暗阴暗场景的刻画描写,渲染了恐怖氛围,为下文的情节作了铺垫。例如:火灾后的场景、灯光昏暗的酒寮、黑暗阴森的地窖。如:“墙壁都倒坍了,只有一道还没塌下来。”“墙根前密密麻麻聚集了一堆人,看来有不少人非常仔细和专心的在查看这堵墙,只听得大家连声喊着“奇怪”,以及诸如此类的话。”“白壁上赫然有个浅浮雕,原来是只偌大的猫。这猫刻得惟妙惟肖,一丝不差,猫脖子还有一根绞索。”这三句惟妙惟肖的刻画出火灾后的场景,渲染了恐怖的气氛,道出了“奇怪”之处,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与兴趣,为下文把一只形似普路托的黑猫带回家作了铺垫。

      第二,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写法,以及对“我”心理、动作和黑猫外貌的细致刻画描写,让读者感觉亲近并且形象。

      首先,小说中以“我”为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把读者引进小说中,让读者感觉自己像是在认真聆听作者诉说自身的经历、让读者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化身为小说中的“我”。如小说的开头:“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极其荒唐,而又极其平凡,我并不企求各位相信,就连我的心里都不相信这些亲身经历的事,若是指望人家相信,岂不是发疯了吗?”小说以叙述的形式开头,仿佛作者与读者面对面的坐下交谈。

      其次,对“我”心理变化的细致描写,根据小说情节发展环环相扣,牵动着读者的心。由“善良温顺”到“喜怒无常”,由“怒不可遏”、“凶神恶煞”到“面红耳赤,不寒而栗”,由“悔惧莫及”到“毫无触动”,由“感到伤心”到“变为恼怒”,由“邪念冲动”“痛悔不已”……

      再则,对“我”虐猫杀猫动作的细致描写,极其残忍可怕,牵动着读者的心。如小说中挖猫眼和用套索杀猫的情节:“一把抓住它。”“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打开刀子,攥住那可怜畜生的喉咙,居心不良地把它眼珠剜了出来!”“用根套索勒住猫脖子,把它吊在树枝上。”

      最后,对黑猫外貌的细致刻画,让读者通过作者的文字叙述在脑海中浮现出黑猫的模样,加强恐怖压抑气氛的渲染。如“这只猫几乎整个胸前都长满一片白斑,只是模糊不清而已。”“使我更加痛恨这畜生的原因,就是我把它带回家的第二天早晨,看到它竟同普路托一个样儿,眼珠也被剜掉一个。”“我说过这斑记大虽大,原来倒是很模糊的,可是逐渐逐渐的,不知不觉中竟明显了,终于现出一个一清二楚的轮廓来了。”“是个恐怖东西的幻象——一个绞刑台。”再如“尸体头部上就坐着那只可怕的畜生,张开血盆大口,独眼里冒着火。”

      第三,层层推进、丝丝入扣的巧合设置和前后对比构造,使小说中各个情节构成整体。因为“我”喜爱小动物,所以家里养了一只黑猫;因为“我”酗酒,所以性情大变;因为“我”醉酒普路托咬“我”,所以“我”怒不可遏挖猫眼;因为“我”邪念渐生,所以“我”用套索把猫杀死;因为“我”梦中失火,所以现实中亦碰巧的起火了;因为火灾后墙上浮现奇怪的猫样,所以“我”后悔杀猫;因为猫害“我”摔了个倒栽葱,所以“我”抡起斧头欲杀猫却怒杀了妻子;因“我”得意头脑发昏失言敲砖墙,所以砖墙里传来阵阵哀号;因猫声声不断的哀号,所以“我”终落入法网。每一个情节,都恰到好处;每一个情节,都不断推进。符合了小说创作的顺序: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如果说作者仅仅只是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刻画描写黑暗阴暗场景、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动作,显然是还没足够的。一部能被大多数人称颂的文学作品,它必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且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爱伦坡的《黑猫》正是抓住了广大读者的心理,使恐怖美学得以体现。

      第四,抓住了广大读者的心理,让恐怖美学得以体现。有人以刻画描写极其血腥残忍的场面来体现恐怖,而爱伦坡的《黑猫》对残忍场面的描写并不多,却能让人深远持久的只要一想到就害怕。这是:心理恐惧。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而一千个人读《黑猫》,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黑猫》。

      首先,读者会受阅读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有的人在选择光亮的白天读《黑猫》,有的人选择在黑暗的夜晚读《黑猫》,有的人选择在喧嚣吵闹的环境下读《黑猫》,有的人选择在静谧安静的环境下读《黑猫》……我是在光亮的白天、喧嚣吵闹的环境下读《黑猫》的,也许是因为如此,我对《黑猫》的恐惧感少一些呢!

      其次,每个读者在头脑中想象、联想塑造的形象不一,黑猫的恐怖程度就不同。猫,给我们的感觉是很慵懒、爱撒娇、爱粘人的小动物。而猫在西方国家则是邪恶巫婆的化身。小说中的黑猫,是一只“个头特大,非常好看,浑身乌黑,而且伶俐绝顶”的猫。至于小说中的黑猫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伶俐绝顶,并没有言明,而是把问题留给读者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联想。

      最后,读者们是否相信灵异事件的存在,小说恐怖美的深浅程度也就不同。至今,世上仍存在一些未解之谜,人们既不能片面的肯定某些事物的存在,也无法完全的否定某些事物的存在。如此一来,未解之谜,就成了谜。倘若你相信灵异事件的存在,可能就会对小说中一系列的未解之谜感到莫名的恐惧。如:火灾后一面墙上为何会浮现奇怪的猫像?“我”究竟是如何把黑猫连同尸体一起砌进砖墙里的呢?猫是如何进入砌好的砖墙里的?猫只是动物,为何能诱“我”杀妻后鸣叫报警使“我”获罪……

      总的来说,爱伦坡《黑猫》的恐怖美学是十分成功的,无论是在场景刻画、人物细节描写,还是在抓住读者心理的恐惧方面。我相信,《黑猫》将在不同时期为不同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恐怖美的感受。

    图 黑猫的眼睛

    本文为 |南瓜儿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简信联系作者申请并获得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犀角香:我喜欢在黑暗中打开一盏灯,静静独自看
        瓜师叔: @犀角香 喜欢看这类的作品?

      本文标题:爱伦坡《黑猫》的恐怖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hh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