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与你共在文字中徜徉的第22次
如果做理综题都像写作一样简单,那我的世界一定少了大片烦恼吧。
这是我16岁时深信不疑的真理。
其实小时候也很讨厌写文章,一篇老师布置的有关中秋节的作文,三天假期也编不出来。被老妈数落得痛哭流涕,急得坐在小书桌前,无从下手。最后还是老爸偷偷找了范文,于是我拿起笔写下“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的由来是……”
初中参加了一次市级作文比赛,获了奖,只觉是撞了大运。后来每每参加作文比赛,总能获奖,我开始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擅长。
以后越发觉得写东西很简单,考试作文都是差不多的议论文,只要稍微琢磨一下范文的规律就可以写出。它不像现在的文字类社区,营销为主内容为辅,可我也不愿把标题改得极度吸引眼球。
但现在好像还称不上“写作”这个词,所以我总以“写字”代之。
写字于我而言不是能力,不是狂热,而是习惯。
好像是从初二开始,我就会在每天晚上翻开自己的日记本了。
什么都往里面写,比如:去游泳的时候,在水里扑扑腾腾丢了泳镜找遍了整个场馆。
又比如:我把偶像剧中说情爱的台词仔仔细细抄在本子上,第二天和同桌讨论个不停,男主为何还不与女主在一起,女二怎么那么坏。
家里停电了,院子里的小白兔为什么不爱动,喜鹊叫了一整天。
就是这样的小事情,我也会习惯性地记在纸上。
后来看到有人这么形容自己:“我记忆力太好了,苦不堪言,任何小东西都能让我想起当年的情景以及一切细节。”
像极了自己。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当年的人走丢了,“写字”这件事却一直贯穿了我整个青春。
高中是我最为“百感交集”的三年。
我整个人由内到外状态起伏最大的点也是在那三年里。也有可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了,所有的东西都变了。
时光单是将记忆过滤出好的,把坏的都丢掉。
日记的习惯依然在。青春时期的各种问题如同洪水猛兽,学校里听到的八卦、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乃至一次月考的失利,通通被我写下来。
其实我是清楚自己的。
出身算不上是书香门第,只是侥幸儿时多读了书;也没能“行万里路”,见什么大世面,只凭着对大千世界的体验和观察,摆弄肚子里仅有的墨水儿。又或许是时间把人浸透了,能沉下来重新看看这世界。
我的阅读积累、被客观原因所限制的眼界,跟身边的很多同龄人真的没法比。
所以我不奢求能写出什么超凡脱俗的作品,也不奢求投的稿件能被采用。能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一个小奖,已然是上天对我的馈赠了。
高考之后,进了一所普通的本科。
平凡而沉默了很久,不知所云稀里糊涂地也过了很久。
时光呀,后来我想起你,后来我提起笔。
“而我像个红色的气球,孤孤单单,在黑黑的夜空里向上飘。”
大学的某个夜晚,我在备忘录里写下这句话。
后来的后来,就是开通了公众号!
这句话说起来轻巧,里面掺杂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一次次研究高浏览量的规律,一次次尝试从外部平台引流。一次次事与愿违,一次次大失所望。
所幸,所幸——
还是坚持到了现在。
这里是“荷锄归去”,希望你喜欢。
如果你喜欢我的话,欢迎来微信公众号“荷锄归去”找我玩哦。
我想要你的一个“赞”,像你我之间的问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