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摊
霏霏细雨中,江南冬的午后,我与几个好友到泉州永春一都镇,听朋友说永春咯摊,有着地道的地方特色,吃法也很简单,有点类似火锅,我们便走进一家有名的“农家乐”。
据老板介绍,咯摊起源于永春五里街,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据说清朝时期,五里街是繁荣的海鲜农副产品集散地,南北商贸往来频繁。当时,商人们聚集于此,吃饭时摆上朱红色的八卦桌和长条矮方凳,围着热锅烫肉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咯摊。当时,商人们围坐成一圈,一边吃饭一边随意自在地谈天说笑。由于食材煮熟后会在锅中翻滚,发出"ko,ko,ko"的声音,和"咯"的闽南语发音相似,咯摊便因此得名。
服务小姐把煤气打开点火,咯摊里的卤汁开始冒泡了,一股股热气就慢慢升起来了。等到锅里翻天开时,大家就各自夹着喜欢的菜放进锅里,左右上下摆动,看看成色,沾一些调料,放进嘴巴,自己吃起来,从嘴巴落入胃里,味道鲜美。要是温度太高,自己就要注意了,千万不要把嘴巴烫了,有句俗话说,吃咯摊,不要饿捞饿辖的,仿佛八辈子没有吃过一咯摊样,烫着了也只能自己受罪。朋友之间开玩笑,不过也说出了一些吃咯摊的技巧。在热气腾腾、烟雾袅袅的农家小屋里,大伙儿谈笑风生,快乐无比。
咯摊热火朝天、其乐融融的风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以前五里街有个人家里蛮穷的,大过年的人家都在煮着好料,他没啥煮的,竟放了几块石头下去锅里炖,邻居问他炖什么呢?他开心的说这是炖猪蹄呢。由于石头会在锅里发出"ko ko ko"的声音,就像真的在炖猪蹄一样,邻居颜氏说,怎么没闻到香味呢?大家才恍然大悟,于是邻居们纷纷从各自家里拿来一样食物,有猪蹄,有豆腐,有香菇,有青菜,有腊肉,有干贝,有金针菇......一起放进这户穷人家炖着石头的锅里,煮熟之后,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大家围炉而坐,气氛热热,一派喜庆。邻里之间无话不谈,让着户穷人家深感温馨幸福。故事的真假已不重要,我想咯摊那越熬越有味和蒸蒸日上的本色,最是应和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成为饮食文化时尚,自有道理。
窗外依然阴雨绵绵,而此时的我,觉得泉州冬天的午后很美好,因为它有不一样的风景掠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