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
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但是怎么鼓励呢?
大家最常听到的应该是你好棒啊,你最棒,你是第一名,你是最好的。
我可以明确的说,这不是鼓励哦,这是表扬。
鼓励跟表扬不一样吗?
是的,不一样的。
先说说表扬,表扬例如你真乖,你真听话,你真棒。
这些更多的是来自外来的信心,当没有了别人赞扬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很失落,会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
也会导致孩子为了得到表扬,不断展现自己,对奖赏的要求变本加厉,会不断的做些事情,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有自信。
也有可能让小孩失去自信,做什么都要一直确认我这样做可以吗?对吗?别人会怎么看我呢?依赖于他人的评价。
而鼓励才是真正的激发人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自信,培养出来的孩子是真正的自信,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
就像正面管教的课程,对于我来说,他不仅仅是引导孩子的课程,更多的是一个鼓励我自我成长的课程。
在我寻找勇气之路时,幸运的遇上正面管教。
而在孩子身上,我也越来越发现鼓励,滋生了很多内在的勇气。
1
比如在踩单车这件事情上。
乐乐从小对车就特别迷,他迷的方式跟很多小朋友不一样,有些小朋友会脚蹬着车滑行,有的踩着单车兜圈圈。
乐乐喜欢观察车子,研究车子,他会把车倒转来观察,翻不过来的车,就自己低下头看。



最喜欢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我都尽我知道的告诉他。
而他爱车的程度真的让我惊讶,最记得有一次在对面小区玩他看到了一辆倒下的摩托车,他说要去看。
我跟他一起走过去,他说:妈妈,摩托车跌倒了,痛,我要帮他吹吹。
我说:好啊。
他吹了几下之后,我扮演摩托车说:谢谢你帮我吹吹啊,我现在不痛了。
乐乐说:吹完摩托车不痛了哦。
我说:是的,摩托车也谢谢你帮他吹吹。


在孩子的眼里,每一样东西都是具有生命力的,我看到了乐乐的同理心,看到他的暖心。
而且我也尊重他,喜欢观察车子,而不是强行要他,去踩啊,不要看啦,有什么好看的,你看那个小朋友踩得多快啊。这些话我都没有说过。
我会跟着他一起蹲下来看,虽然同龄很多孩子都已经会踩单车啦,我曾经也有为过这样的事情焦虑,但是很快我就调整好自己,他的爱好不一样,我应该尊重他,他是独立的,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在尊重的同时,我偶尔也会推动一下他,询问一下他愿意试试踩单车吗?他一直就说:不要,不要,我不会。
我说:没有人一开始就什么都会的,不会我们可以慢慢去试哦。
一开始他是拒绝的,我也尊重他。
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叫我拿三轮车下去踩,他开始踩啦,一蹬一蹬的,但不会换脚。
我鼓励他说:哇,你看车子在你一蹬蹬下,开始走动了。
我试着教他脚如何换,但他没有意会到。
然而他还是不太热衷踩单车,更多时候是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车。
到了三岁五个月左右,有一天乐乐又继续叫我下去踩三轮车。
这次,他蹬了几步,然后我教他脚怎样换,他没有抗拒了,我说:你愿意试试看嘛?妈妈相信你可以学会换脚的。(这是正面管教的授权式鼓励,我相信你……)
他就开始行动了,踩了几步就学会了换脚了,哇,已经踩起来了,我跟他都非常高兴,我鼓励他说:哇,你尝试过之后,你学会了踩单车啦,你会换脚踩单车啦。(这是描述式鼓励)
乐乐非常高兴,那天在小区看到一个妹妹也在踩单车,就主动凑上去,跟着小妹妹一起踩,一起追逐。
每次看到有小盆友踩单车,他都会主动凑上去,和小朋友一起踩。


当我们尊重孩子时,同时又轻轻的推动他一下,而不是强硬的要求他们,按着他的节奏来,鼓励孩子。
而父母的鼓励就能给到孩子一种力量,一种形成内在动力的力量感。
在上阿德勒心理工作坊的时候,通过角色扮演,回顾阿德勒的一生,我发现阿德勒的父亲起了关键的作用。
无论老师怎么否定阿德勒,但是父亲并没有放弃阿德勒,鼓励他,这让他开始在课堂上勇于答题,当阿德勒发现自己能做到时,自信心慢慢的建立起来了。
所以阿德勒成功的一生离不开父亲无条件的爱与鼓励。

2
表扬更重视的是结果,而鼓励更重视的是努力的过程。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和琳恩洛特说过正面管教是一套全新的“语言体系”。
我们长久以来的行为模式,语言方式,都根深蒂固,但我们的孩子不是,孩子还是一张白纸。
孩子是我们的观众,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去模仿。
而乐乐就是我的观众,不知道他哪一天突然会冒些什么话语。
经过了5晚的高烧,昨晚终于没再高烧了,突然说:妈妈一起扔球。
我说:好啊。
然后我们就一起扔了几回球。
扔了几回后,乐乐就拉起了好久没玩的篮球架,开始投球了。
扔了几球都没有进,但我看到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扔。
当他没有扔到的时候,我说:妈妈看到你投球的角度,高度,都在慢慢调整,你没有放弃不断尝试,继续努力。(这是描述鼓励,好像照镜子一样,把看到孩子的行为具体的描述出来)
几次之后,他扔中了,非常高兴,我鼓励说:这是你努力之后得到的。
然后我们就拥抱在一起。
表示很开心。
每次投球没有投中,我说:继续努力。投中我会说:这是你努力尝试投中的。
当他自己投到时候,他会说:通过我的努力穿针成功。(我们把投中球说成穿针)
然后他玩了一会儿,叫妈妈投。
我说好的。
我开始投时,没有投中,他也会跟我说:妈妈,继续努力。
当我听到他这么一说的时候,真的被鼓励到,而不是沉浸在投不到的情绪中,我更加关注的是我要努力再试试。
投到第三球时,我成功投入了。乐乐也指着我说:通过妈妈的努力穿针成功。
我更加能体会到那种喜悦,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的喜悦,我们又拥抱了一起,庆祝了一下。
谢谢乐乐让我又体验了一把被鼓励的愉悦与希望。(这是致谢式鼓励,我谢谢……)
这是乐乐第二次鼓励妈妈了,第一次是在我画画的时候,他对我说:妈妈,画得好似啊!
我说:谢谢你的鼓励啊。
这些生活点滴让我觉得鼓励孩子非常重要。在给与孩子鼓励时的重要心态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默默守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