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4-50|出生入死

《道德经》4-50|出生入死

作者: JIE制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00:06 被阅读0次

    俞敏洪:其实读书和成功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尤其和做生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读书跟一个人内心的成功与失败有关系,哪怕他是一无所有的人,他通过读书充实了自己的内心,觉得自己的人生过的很有意义,哪怕他家徒四壁,也会赢得自己内心的成功,在这种时候,他内心的富有、成功可能会大于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有的富翁尽管拥有资产,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除了享受钱财以外,还能干什么。古代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功利主义、科举考试似的读书,和我们现在讲的读书是两个概念,现在在学校上学约等于高考,通过高考可以进入北大、清华,进而进入人生另一个发展阶段。但进入人生另一个发展阶段也不等于成功,最多是一个起点而已。

    读书和世俗的成功没有关系,而是跟内心的需求有关系,你感到孤独的时候会读书,你感到需要有人交流的时候,会读有思想的书,为了内心的恐慌,内心的某种疑问,内心的探索,你也会在书中寻找答案。你可以跨越千年,从苏格拉底、孔子、老子、庄子的书中,还能找到今天你面对现实世界问题的答案,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许知远和俞敏洪的对话很精彩,尽管他们所在意的领域是如此不同。俞老师表达的非常清楚,不仅解答了关于阅读我心里的疑问,甚至还解答了“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的疑问。

    不一定正确,但至少对我很有启发。知道是知道,做到是做到,但命运却和两者无关。走在校园的路上遭遇的车祸或者坐在家里迎来的癌症,或者其他诸如行业倒闭,银行关门……无常的命运出的题,不会管你懂得多少道理,读过什么书。一视同仁,万物为刍狗。

    人生无非就是概率,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唯一能做的,不要去做“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这件事就是了,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

    怎么样才能不作死呢,这就要看内心的强大,心性。内心如何强大呢,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自然就皮实了。可是,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怎么可能以身试法经历那么多呢,阅读,最简单的了解世界,经历各种不同人生的方法。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解】
    一个人由出世而生,最后入土而死。世间长寿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人活着,却在死亡之地行动的人,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人为了追求长生而养护自己的生命,以至于过分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从而糟践并缩短了自己本该长久的生命。

    听说那些真正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任意行走也不会遇到猛虎、犀牛等野兽,在进入打仗的队伍中也不会被武器伤到;犀牛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用角,老虎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爪,兵器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没有进入死亡的区域,他本身也没有任何致命的弱点。

    老子认为,死亡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想要养护生命而营养过剩,导致生命缩短,另一种是进入凶险的死地而导致伤亡。世人为了养护生命而去争夺利益,而“道”的思想是不争和清静无为,不争则不会过盛,无为则远离死地,以此养护生命才是顺应自然的正确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4-50|出生入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xt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