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推荐2部影片,一部《银河护卫队》,一部《摔跤吧,爸爸》。但因听说《银河护卫队》没情节,心里立马就把这部影片给Delete掉了。
按朱自清先生的话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静不下心来翻译,也静不下心来写点只言片语,于是,昨天上午一个人去了影院。之前听闻《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在豆瓣上评分达到9.7、9.8(一般豆瓣上评分上到7分的影片,就值得一看了),看完觉得果然是分至实归。即便在我这个苛刻的人眼里,觉得也能够给个10分,就如李宁当年的自由体操一样,毫无破绽。影片无论是情节的推进、高潮的设置还是演员的演技、细节的处理,抑或是影片的题材和立意,均做到了无可挑剔。
影片借用主人公侄子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跟《红高粱》有点相似,不过后者称主人公为“我奶奶”),最开始是主人公“叔叔”马哈维亚和一个邦级冠军交手,然后点出了马哈维亚想要生儿子以接过他的衣钵实现为祖国在国际上夺取摔跤项目金牌的夙愿,谁知命运和他一路开玩笑,他接连生的4个孩子全部都是女儿。本有些灰心丧气的他,却在一次邻居状告他2个大女儿打其儿子出手太重后看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于是马哈维亚下定决心,毅然顶住经济的压力、世俗的眼光、女子不涉足摔跤界的顽固传统,自己开始训练2个女儿。年幼的女儿尚不理解父亲的苦心,还颇多怨言,直至14岁即嫁作人妇的闺蜜一番谈及羡慕她们有个可以为了她们对抗整个世界、让她们有机会摆脱只能围着灶台转的命运的话才点醒了她们,自此开始,她们走上摔跤之路才真正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的飞跃。大女儿吉塔一级级地参加比赛并完胜,直至获得全国冠军。他们三父女乃至整个家庭曾经面对的讥笑、质疑也逐渐变成了欣羡与欣赏。马哈维亚准备直接送大女儿吉塔去参加国际赛事,已经长大的吉塔却有了自己的主见,她要去国家体育学院深造。在体育学院,教练要求学员忘掉以前所学的一切,吉塔谨遵教诲。假期回家,吉塔来到父亲的训练场上指导妹妹巴比塔制胜的技巧,遭遇父亲的严厉斥责。不服输的吉塔提出和父亲比试,已经发福年迈的马哈维亚被女儿打倒在地。于是,父女之间有了一种未曾言明的隔膜,马哈维亚不再指点女儿,而吉塔却因为完全听信教练的主张在国际赛事上连连吃败仗。直到也进入国家体育学院的老二让姐姐打电话给父亲,父女俩才又彼此靠近。因为一败再败,吉塔被教练要求从55公斤级选手降到51公斤级,听闻消息的父亲,立马收拾行囊,打算在校外租房子给姐妹二人加码训练。不意姐妹二人偷溜出去被同学撞破,同学报告教练及校领导,校方以退学要挟,父亲只好答应校方——自己不再踏入校门半步,而女儿也不得私自外出。表面上他选择了妥协,实际上只是隐忍,马哈维亚用遥控的方法训练指导两姐妹。吉塔终于保住了55公斤级别的参赛资格,并在英联邦运动会上夺得金牌、大放异彩。之后吉塔和巴比塔一路开挂,把一个又一个奖牌抱回了家。
在情节的推进方面,有几个转折点,转折得相当自然且合乎情理。
第一个转折点是邻居的告状,马哈维亚从女儿对怎么打败先挑衅骂人的男孩的复述中发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自此,马哈维亚不再执着于要生男孩,而把完成自己夙愿的期冀放到了2个女儿身上,作出了训练女儿进军摔跤界的重大决定。
第二个转折点是在吉塔和巴比塔偷偷参加闺蜜的婚礼被父亲抓回家而控诉父亲太苛刻、但闺蜜却说羡慕她们有这样一个好爸爸的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吉塔和巴比塔从此再无怨言,自动自发地刻苦训练。
图片来源:百度第三个转折点是吉塔向父亲提出要去国家体育学院深造,这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一代的主见,一方面也为后面父女二人在沙地上的鏖战以及微妙的隔阂埋下了伏笔。
第四个转折点发生在父女二人通电话的瞬间。接连遭遇败北的吉塔、爱女心切却因曾经成为女儿手下败将不再给女儿指导的父亲,终于取得了和解。这一个转折为吉塔的醒悟、为马哈维亚后来对她们姐妹的校外指导完成了极其自然的前言铺垫。由是,吉塔最终战胜了曾两次败在其手上的澳大利亚选手。
还有一个情节,设置得也极为巧妙。在马哈维亚要前往吉塔对阵澳大利亚选手的最后一场金牌争夺战的赛场入口,马哈维亚被摔跤协会的官员拦下,强行锁进一间库房。马哈维亚想尽办法、用尽力气,也没能破门而出,因此缺席了吉塔决赛的观战。这个情节设置,是在告诉我们,吉塔得从此开始,靠自己取胜!
全剧有几个小高潮,印象最深的是吉他和父亲的过招,以及吉塔和澳大利亚选手的交手。
前一个高潮,体现了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的交锋,表面上是摔跤技术的交锋,实际上隐含了吉他和父亲思想的交锋。
后一个高潮,悬念迭起,吉塔第一局比分远远落后、第二局绝地反击,第三局又被澳大利亚选手反超,差了4分。要想取胜,必须祭出5分的杀手锏。而这时,时间只剩下了一瞬即过的22秒!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吉塔想起了父亲曾经的教导:爸爸曾让她们姐妹跳进河里时说的话——爸爸不可能每次都来救你,你要靠自己;关键时刻使用假动作。在几乎败北已成定局的时候,吉塔在最后一刻完美一搏,使用假动作获得了5分,抱得桂冠归!
图片来源:百度每一部影视剧的成功,演员的演技都功不可没。这部影片,个个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到位,即便是打酱油的那些角色,也都演绎得非常到位。那些给马哈维亚出怎么生男孩的点子的市民,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明也能找到这样特征的个体;那个剔着牙齿接见马哈维亚的官员,端端地就是我们周围的官僚作风人物。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主演阿米尔·汗——帅起来,他可以是19岁的英俊少年;而为了贴近后期年龄段的形象,他又成了一个头顶白发、大腹便便的55岁中老年大叔。
图片来源:百度 图片来源:百度《摔跤吧,爸爸》细节的处理,也是相当到位精准。其中最让人动容的,是在吉塔拨通爸爸电话的时候,那边女儿泣不成声,这边爸爸默然无语,可是爸爸,双眼噙泪。虽然一个字的台词也没有,却让我们于无声处见识了什么叫铁汉柔情。
影片的出彩,还在于能在不经意之处,体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所以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免会联想起自己、自己身边的人或事、自己曾看到过的人或事。
看到马哈维亚在产房外一次次听到“女孩”的时候,不知道当年我的父亲,是否也曾有过这样不可言说的失意表情?记得母亲说过,生了哥哥后,父亲还想要儿子,但后面一连生了4个女儿,终于在生下我之后,不再生了。
而吉塔涂指甲油、和同学一起出游的那些一闪而过的镜头,则是青年一代学子的写照,挣脱了父母的牵绊,他们放飞自我,但其实有时候会走偏,错了还不以为然。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我们看到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言称吉塔都是按他的战术指导进行比赛时,脑海里也会浮现出某些善于邀功的人的影像吧?
吉塔面对采访说出要把成绩归功于爸爸之时,教练明显露出不悦,她立即接口,因为爸爸一直给她以信心。看到此,我们会不由联想起国内某些评价运动员采访时不提感谢国家、体委、教练却只知道感恩父母家人的新闻。
影片选取了体育题材,可谓别出心裁。立意高远,既体现了马哈维亚志在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又有对男女不平等传统的挑战,同时还传达出一种为全印度女性乃至全世界女性而拼搏的大爱之情——马哈维亚对吉塔说:无数个女孩将跟你联合起来反抗那些歧视女性的人,反抗只能做家务事,反抗从小就开始订婚,因为明天你的对手不是安吉丽娜,你是在跟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
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完美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购电影票到影院静心观摩。我,向各位郑重推荐会让我们又哭又笑的电影——《摔跤吧,爸爸》!
图片来源: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