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买了本书《浮生六记》,一直放在书架上落灰。周未我整理书架随手翻翻,语言清新率真,最主要的是作者竟然擅长绘画,想一探究竟,一口气读了整整两遍,唏嘘不已!
《浮生六记》是一本清朝乾隆年间的苏州人沈复所著的自传体散文,全书按主题分为六章,也就是六记,其中第五第六记遗失,剩余四记。分别是:描写和妻子陈芸情感生活的——闺房记乐;记述作者日常风雅生活中的——闲情记趣;记录作者夫妻生活中的——坎坷记愁;以及展示作者大半生的游历——浪游记快。整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幕僚官宦、书香之家的日常生活画卷,透过文字,鲜活的仿佛触手可及。可以说这是研究清朝吴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好书。
那么读完此书,我为什么会唏嘘不已呢?
沈复,一个大户人家的风雅公子,日常生活贯穿了“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的风雅情趣。他能写会画,风流倜傥,善插花,懂园艺,能赋诗,喜交友,性格耿直善良,情感纯真浓烈,妻子陈芸和他性情相投,琴瑟和鸣,然而他们的中青年婚姻生活却过得债务缠身,贫病交加,悲悲切切,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妻离子散的下场,差点要出家做了道士。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是什么因素导致沈复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书中第三记首段里,沈复总结自己这种人生坎坷的原因:多感情,重承诺,爽直不羁,结果转而成了牵累。而我看过书后思考深层原因,发现绝非如此,探究如下:
第一、缺乏一种过硬的赚钱本领
沈复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因此走仕途拿俸禄这条路不通;沈复没有特殊的经商才能,书中仅有的一次与表哥去了广东做货易,赚钱能力不详,倒是喝酒狎妓忙的不可开交;沈复缺乏赚钱的特有技能,他的写文、画画、园艺都只是增加了生活的乐趣,无法为他带来稳定的收益,曾经支个画摊,三天卖不出一张画,收不抵支,捉襟见肘。
第二、缺乏独立性,依附于大家庭
大户幕僚家庭背景,沈复从小生活优越,年轻时不为生计发愁,也使他严重依赖于他的大家庭,和陈芸结婚后,吃穿用度也都来自于原生家庭。
成年开始外出工作,也是随侍父亲,后来妻子受到公公婆婆误会,交恶,夫妻二人只落得个被赶出家门的下场,身体、精神、经济生活严重恶化,不得不骨肉分离,靠借债度日,偶尔打个短工,也是狼狈不堪。妻子也是在这种贫病交加之下死在了它乡,儿子送人后也早早夭折。
爱他,就从小培养他的独立能力,让他独立是做父母的谨记!
第三、性格里有硬伤
沈复性格里存在硬伤,沈复在浪游快记里说:我的为人,凡事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随着别人,即算是谈论诗品评画,无不都是带着"人家喜欢的我舍弃,人家舍弃的我偏捡起来"这意思。这种性格,作为一个艺术家是一种不走寻常路的优良品质,但是世俗生活中,势必是宁巴不合作的。
他还仗义疏财,经常自己没有什么钱,朋友一张口,典当东西也要一古脑儿借给朋友,通常是有去无回。夫妻还有个毛病,喜欢为别人担保,结果他们的几次祸患都和给别人担保有关。
吃喝玩乐在经济基础有保障的情况下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下,只会加剧生活的艰难指数,毕竟人的精力化在这里多些,别处就会用的少一些,沈复同学显然是个吃喝玩乐的主。
分析沈复悲苦生活的根源,最后说说它带给我们现代人的深刻教训。
1、所有的精神生活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每个人都要找寻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2、独立是一个人的根本特质,经济、情感、思想独立才能战胜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各种出其不意的考验。
3、历史长河川流不息,生命弥足珍贵,过好这一生才不负我们这仅有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