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下,豆爸就碰了碰我的胳膊,小声道:“别看了,人家跟你打招呼呢!”
我把眼睛用力地从手机上拔了出来,一抬头,老板娘笑吟吟地看着我:“来了,你可一点没变呀,和当年一样,还在高中上班嘛?”
糟了,晚上出门散步,随便套了身家居服,在商业街一路走一路逛,手里不大一会就添了蛋糕、烧饼、雪媚娘,又临时起意跑来这里吃米线,没想到遇到了熟人,好尴尬。
嘴里还有蛋糕,使劲咽了下去,乖乖,好悬没噎着。打起精神,坐直身子,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的仪态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一点点。“哪会呀,20多年了,变老了,我看你可是还和当初一样苗条,现在比那时胖了点,更漂亮哦。”
看看,中年少女的互相吹捧,张嘴就来。
“我记得你不吃辣椒,今天想吃点啥?”
“给我们来一份炒米线吧,好久没吃炒的了。你的店都成连锁店了,我看有好几家。”
随意环顾四周,三间的大开间里十几张桌子,一个米线店后厨就有七八个人,来来往往的食客如细水长流,“还行吧,我这个是总店。”老板娘说完轻快地向厨房走去,亲自炒了一份端了上来,豆爸打趣,你这是熟人待遇呀,老板娘亲自服务。
正说着,她又送过来两小碗面汤,“尝尝,会不会有点咸了?”
这句话把我带回了二十年前,我们第一次会面的时候,她也有类似的举动。恍忽间眼前这个有着时髦短发,靓丽服饰的老板娘渐渐和二十多年前那个年轻消瘦的姑娘重合。
那时候我刚毕业,顶着一个清汤挂面样的蘑菇头到学校报道,一周后,教导主任给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分配任务,让我们承担为期一周的民师考前培训。看着手中这本薄薄的考纲,我纳闷地问学校的前辈,这么简单的内容,要怎么培训?
“简单?”前辈哈哈笑起来,“要知道,他们年龄大了,有底子的早考上转正了,这些考一次不过考一次不过的,多半是初中程度,让他们考高中内容,再简单,也是个难呀。”
我犯了愁,也就是这天晚上,我和同事丽一块回家的时候,发现路边多了个小小米线店。
有多小呢,就是两小间简易房子,房顶上除了几根固定的木头,还有几片塑料布,像个小窝棚。我和丽都是米线爱好者,相互看了一眼就心领神会走了进去。
屋子里有些昏暗,两张小方桌,几个小板凳,煤火炉子上熬的鸡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有一个年轻的女子看到我们赶紧招呼:“坐坐,先坐着,咋吃呀,要两掺还是米线,也有干拌热干面。”
我们俩选了各自的心头好,她就开始忙活了起来,揪了一把米线放进漏勺里,丢进鸡汤里烫着,又抓了一把韭菜、豆芽放进另一个漏勺里,接着把米线沥水捞出,倒入一个盆子里,又赶紧把烫过的豆芽整好,放入盆中。
看得出,她的动作并不娴熟,还有几分慌张,这屋里的布置也表明着这店开张没几天。
在放调料的时候,她停了下来,转身露出笑脸:“咱是喜欢吃咸一点,还是甜一点?要不要辣椒?”
同事马上说:“我们都不吃辣椒,我不要韭菜,多放点花生,她不要香菜,别的都行。“
很快,两份米线就做好了,同事尝了一口,小声说:“真不错,以后我们星期三晚上开会,下午就不回家吃饭了,来这儿吃米线。“
鸡汤的味道很浓,绿油油的韭菜和胖乎乎的豆芽烫的正正好,芝麻酱和花生都很香,还特意多搁了一把花生碎,令人满足的味道。
“合不合口味?”那个年轻的姑娘走过来问,“调得很好吃呀,你原来在哪开店?”我们奇怪怎么原来没发现这一家的米线。
姑娘略害羞地笑笑:“刚学的,自己练的手,要是闲甜不合适,你们直管说。“
“那你可真有天赋,自个琢磨出来的。“我和同事都很吃惊,卖米线的不少,好吃的也不过两三家,没人教自己琢磨出来,也是难能可贵了。
“料放足,别那么小气,慢慢就拿住味了,不瞒您说,开始的时候,我试着吃的米线,也有一大捆了,把家里人都吃怕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走出这个路边小店,回头看时,心里不由一动,培训讲课有那么难嘛?会比开个米线店还麻烦?
人一下子安定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