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教什么》这本书是王荣生教授主编的“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系列丛书之一。这套书都是需要读者用笔来读的书。三个板块的编排方式独具一格:“主题学习工作坊”由专家简介、热身活动、学习目标、讲座正文、要点提炼、要点评议、资源链接、后续学习活动组成;“共同备课工作坊”由教学现状描述、热身活动、备课进程、要点评议、反思、问题研讨、后续学习活动组成;“课例研究工作坊”由执教教师简介、热身活动、教学实录、反思、要点评议、问题研讨、资源链接组成。这本书“从读小说”讲到了“教小说”,需要慢慢消化。
作为读者,我喜欢读短篇小说。一篇篇短篇小说里,一个个生活的切片,一杯茶的工夫就可以读完。掩卷之余,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或者,失神良久,默默一声叹息。在小说里,我们可以得到片刻的安慰。之后,继续去赶那漫漫的人生长路,但见滚滚长江东流不止。因此,邓彤老师在谈他对“为什么要读小说”的理解,我非常认同:读小说相当于拓宽了自己的生命,从小说中了解了不同的人生,经历了我们在现实中可能无法经历的人生。
读到此处,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教学起点,不由得问自己:小说到底是什么呢?
邓彤老师说,小说是最接近人生的一种文本,是最丰富、最具体、最真实的一种人生体现。
汪曾祺先生说,小说,就是小声说话。
小说家,付秀莹说,小说当然是“小”的。小说是道听途说飞流长短。对于小说家,无事生非是本事,是才华,是小说家之所以为小说家的职业伦理。小说是庸常生活中发现的意外。
作为语文教师,又该怎样去定义小说呢?以怎样的视角去读小说,才能达到邓彤老师的要求——让学生从一个不高明的读者、比较低级的读者向成熟的读者、高级的读者发展。非语文的小说教学、非文学的小说教学、非小说的小说教学、类型化的小说教学、其他类型的小说教学(比如四大件,主题表述格式化,人物分析论证化)等是邓老师整理的目前存在问题的小说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将我以往的小说教学对照以上问题,发现这的确是我在教学时常犯的毛病,且不自知。追根溯源,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我小说专业理论的不足,文学理论的书读得太少了,由此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不能深入,课堂教学自然浮在文本表面。
接下来,杨文虎老师的讲座系统介绍了小说的发展及特征;倪文尖老师分析了小说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关系;李冲锋老师对小说教学内容的选定做系统地讲解。三个讲座理论性都很强,很专业。合上书,我彷佛刚听了几个讲座在积累,又仿佛是在清空。要消化这些内容,好难。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带领学生去认识语文,怎样去爱语文?答案感觉举步维艰,似乎看上去显而易见——读起来,写起来。
我翻看了他们讲坛坊后的参考书目,除去绝版停销价格贵到离谱的书,可以看到的大致有这些:刘俐俐的《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和《隐秘的历史河流》,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曹文轩的《小说门》,刘恪的《现代小说技巧大讲堂》,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伊恩瓦特的《小说的兴起》......书是读不完的,我也不能在一堂课里教给学生我所学。读书和写作可以让我在备课陷入盲区时,重拾信心,重新上路,而且更加坚定。
最近我好像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杠上了。一开始不喜欢这本书,后来试着跳出小说三要素去解读这本书。现是走近三个女子,这周末了解一种奏响保尔成长之歌的乐器——手风琴,下周会关注什么呢?从“读小说”到“教小说”,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越走觉得越艰难,越走越觉得畅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