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真可怕。
众所周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配置的缓冲液ph值才9.6。
对于弱酸弱碱,我谈两点:
第一、任何食疗,包括饮用水,其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喝水的主要价值只是水,别的,全是概念。
矿泉水跟纯净水真的没有区别吗?
没有!
我选瓶装水只有一个原则,入口感觉好。
农夫山泉好喝还是怡宝好喝?
怡宝好喝。
我们这边怡宝卖的少,我都是让同事跑很远去买,专门日常招待朋友的,大家会问,你不泡茶吗?
老头们喜欢泡茶,我们是快节奏的年轻人。
不捣鼓那些。
来人,一人一瓶。
怡宝纯净水。
…………………………………………
他:欢喜哥,您现在方便么,我想请教您个问题!
我:说吧?
他:我现在面临两条路,不知道哪种更好一些。首先房产是一定要做的,这是未来赚钱的根本,但是需要做一些赚快钱的东西。
第一条:自己做。
继续研究房产或者相关产业做培训,但是按照我们的观点,最近两三年之内房产都没有一个大的起色;或者自己研究一个,类似短视频之类其他赛道的业务,然后做培训。
但是我自己又不太擅长搞这个,搞的话只能自己从头开始学习,自己做出成绩之后,然后再做成培训,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以后短视频这个行业不行了,我又得重新找个行业从头开始学习。
第二条:跟别人合作。
找一个做短视频培训的合作,我来招生,对方来做培训,这种速度比较快,但是缺点是人都外流了!
从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角度来看,您帮忙分析一下,这两条路,哪种更好一些?
我:二,第二种可以转移风险。
他:嗯,明白了,二是最适合当下的我。
这是一个做地产投资培训的朋友。
通俗一点,就是教人如何炒房。
这两年,地产不景气。
他们都很急。
急的根本是什么?
他们教人炒房,自己也炒,炒房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最大化的利用杠杆,杠杆需要流水来支撑,过去他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搞房产培训,定期开班,例如一个月一期,正好可以拿来做房贷规划。
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如今呢?
房产太冷,培训班开不了。
那么就有压力了,当然不至于破产,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想在低估时期割肉。
怎么弄?
需要重新建立稳定的流水。
只要做过培训的人,不管是培训什么,他都有路径依赖,深刻明白一点,什么钱都不如培训的钱好赚,因为没有成本。
但是呢,毕竟是跨行业培训。
他手里有无数的信徒。
若是自己转行教人做短视频,别人肯定问:那你有什么成果?
还有一点。
容易被纠缠。
不如把风险转嫁给别人。
…………………………………………
我们的孩子只是经由我们而来,并不属于我们,他们有自己的人生。
他们继承了我们身上的一部分,重新组合,但更多的是要去经历新的人、新的事、更广阔的环境与时代,他们注定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只需要去观察去感受,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点到为止,其他时间一律专注地自我成长。
…………………………………………
俞敏洪说他一直坚持新东方帐上留的钱,要能够保证一旦倒掉,能够把所有员工的工资给结掉,所有债务清掉。
除非把他撤下去,这个原则才变,否则只要他在一天,就不能动这个钱。
这种观念真的很老套了,但是最后没想到,还是这种中国农民的思维模式救了新东方。
孙正义投资了800家公司,有100家失败。
他说成败最大的区别就是:领导人是否有足够的激情!
激情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如果激情足够强烈,可以吸引到任何人。
他说:我投杨致远是因为他让我感到他的每个细胞都在颤抖;我投马云是因为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火焰...
孙正义说:成大业的人具备三个条件,一腔热血(激情);一身正气(品德);专业资源(人脉)。
其实任何人、任何行业要成功,都需具备三种品质。
…………………………………………
所谓压力,主要源于你能够控制某件事情却不采取行动。
有些事你不去做,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因为你懒,你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
还有一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很有力量的理由。
这个事你想要去做了,但就是还缺最后推你一把的力量。
人生有两大自我消耗:
其一、是迎合,迁就别人。
其二、是自己想做的事但没有做。
…………………………………………
我旗下的一个工程的工地上新来一个小伙子,19岁,戴着眼镜,瘦瘦弱弱的样子。
跟着我们师傅做水电二次配管。
本以为小年轻最多干两天就受不了该走了,没想到已经坚持了五六天了,第一天的时候是最轻松的给盒子上锁母。
后来陆陆续续的做盒子、挖洞、切槽、补槽,除了配管,他基本上都试过,不怕脏,没喊过累,让我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也觉得现在的小年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软弱,没有毅力。
工程负责人给他开160/天,很多人都在说00后怎样怎样,10后怎样怎样,其实不管哪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一些散漫的人,同样也会有一些有担当,自律,有责任心的人。
有的孩子再怎么苦口婆心也听不进去,有的孩子从不用家长要求,就会主动的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个小伙儿,挺好的!
上一代人不要对下一代人指指点点的批评。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不要因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学习速度跟不上了,就从潜意识觉得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某种威严从而产生批判下一代的想法。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该退休就退休,该闭嘴就闭嘴,多好。
写两点:
第一、我熟悉的两个本地大户人家,他们的娃都读到了博士,从本科起,一放寒暑假就安排到饭店去打工,端盘子刷碗,与社会接轨。
第二、我觉得电工很值得学,尤其是与装修有关的,但是不仅仅是配电知识,还有美学,要做到一点,你做出的布线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这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你看看德国、日本工程师走的线,那就是一件艺术品。
建筑、装修领域的技术工,一个月两三万,不算什么。
相比而言,我觉得电工,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