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理财?
储蓄
2,学会控制消费:收入分成几份管理
3,学会记账:控制好自己的消费,分清楚什么是必需!
投资
4,你的第一桶金对理财快车发车很重要!本金的魅力!
复利的魅力!时间越早,收益率高,后面效果越爆!杠杆的力量!
5,因为没有任何的知识储备,仅仅依靠网络上那些不靠谱的文章就误以为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对于低买高卖、成本平摊、风险控制、止损,统统都不知道。结果就在黄金上一轮大牛市的牛尾进去,“追涨杀跌”在我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眼睁睁地看着从1900美元/盎司掉到1600美元/盎司。割肉出血往往是很好的老师,它会告诉你痛在什么地方。自那以后,我开始认真系统地看书,网络一来提供信息又鱼龙混杂,道听途说永远都成不了“指南针”,我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选择标准。
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广泛涉猎各种理财书籍,就算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也基本构建起大体的结构,大盘在2000点徘徊不前的时候,我决定从基金着手。
2012年10月底在晨星等类似网站上做风险测试,研究基金的类别,挑选自己喜欢的基金,做好笔头工作。同时关注一些论坛上的精华帖,通过研究别人的投资组合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花了3周的时间基本圈定了几只重点债券、混合和股票基金。
再根据自己手头的资金情况,确定好每月多少用于股基定投,一次性买入多少债基。
3周的功课变为手册上密密麻麻的一堆字,那个瞬间,有一种莫名而生的幸福感,原来我可以更好地掌管人生。
如果说“学会节流,做好存款”是理财大学里的小学课程,我想我应该顺利毕业了。
现在我开始学习高级一点的课程:定投基金。虽然起步时有那么一点小波折,不过不要紧,只要愿意去学、虚心去学、坚持去学,我相信还是可以顺利毕业的。
回头审视这3年来的理财经历,我发现存钱也好,理财也罢,都不是真正的法宝,
而唯一让我真正受益的是“规划”和“纪律”二字。
因为有规划,我才能按部就班的实施,因为没有纪律,我才在贵金属投资的初期栽了大跟头。事实上,在接触的很多理财类书籍中,我最频繁看到的字眼不是“一夜致富”,而是如何用“纪律”规划人生!
自己行动起来永远是最正确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规划,严格按照纪律前进,自己就一定可以掌握未来的方向,而祈祷上帝让房价降下来,让工资涨上去,永远都只能是幻想。
你们要的书单:
(1)入门书籍,我觉得《小狗钱钱》、《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已足够,能够把这两套书的关键点掌握,就可以构建自己的理财方式。当然其他更加切合国情的杂书也很值得去读,
我喜欢陈志武先生的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金融的逻辑》、
《非理性亢奋》,
古古的《穷人缺什么》
其中的很多观点让人反思,当然还有彼得·林奇、巴菲特、格雷厄姆等大师级别的经典书籍,这些都值得去细读。
如果嫌麻烦,可以直接看金融财经理财方面的豆列,然后通过一个豆列衍生开来寻找更多有用的书籍。很多东西别人介绍的未必适合自己,惊喜往往诞生于不经意之间。
(2)基金的入门书我就看了一本,LaoK先生的《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这本书可以让零基础的人迅速建立起一个粗略的框架。之后再逛一逛论坛,看一看精华帖子。平心来说,LaoK帖子中推荐的那些基金,如今未必是上选,但是他提出的筛选基金的方式却依然有用(至少我就是按照他的方式选择现在持有的一些基金,只是在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而已)。晨星也好,其他的评级网站也好,都提供了一些选择平台,而个人所要做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投资需求,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果担心股票型基金风险过大,可以从货币型基金或者债券型基金开始。
别人推荐的未必就需要彻底的跟随,我觉得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展现的方式和思路才是重要的,通过不断地学习讨论培养出独立判断能力才是上策。
这个帖子值得去看一看,里面讲了一些基金的基础知识,小小的建议:未必一定要照葫芦画瓢,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样的道理。
2013年,要装修、要读书、要学习、要考试、要准备申请、要继续关注基金、要持续研究理财、要做好工作、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论多忙,我还是很喜欢看到满满当当的日程表,那一格一格写满的不是孤零零的事项,而是我充实且满足的人生。
人生有追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