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
你有没有见识,试试回答娃的“为什么”就知道了

你有没有见识,试试回答娃的“为什么”就知道了

作者: 跟着逸爸修身成为更优秀的家长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10:47 被阅读168次
    网络图片

            逸爸非常鼓励女儿问为什么,每当她问为什么时,我一般都会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你问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爸爸先给你点赞。”因此,她如今非常愿意问为什么。有意思的是,她一旦想到问题,就会想到考考我,因为她知道,只有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她的为什么。

            这个宝贵的经验告诉我:孩子是会看人交流的,你和孩子什么相处模式,孩子心里一清二楚,眼力劲好着呢。你重视孩子的好奇心,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被你“养大、撑大”;反之,你忽略和轻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对周遭事物将慢慢失去兴趣,长大后很可能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按部就班地生活着。

            我记录下了女儿最近问过我的,我认为是非常高质量的“为什么”。有几个让我下巴差点掉地上。比如下面的第四、第五个问题。一个还不到五周岁的娃,问出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家长有心与孩子交流,给予启发。可犯难的家长,因为似乎,我们的科学、历史知识储备远远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且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话回答,是难上加难的事。

    1.      人为什么会有软骨啊?

    2.      人说话为什么要发出声音?

    3.      为什么海龟不喜欢被人摸?

    4.      为什么柯林斯没有和阿尔德林、阿姆斯特朗一起登月?

    5.      怎样增加脑沟回?

    6.      近视眼镜为什么能帮助人看见远的东西?老光眼镜为什么能看到近的地方?

            第四个问题,女儿是从一个APP上听到的,一个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的节目。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可她说出了同行的阿尔德林和柯林斯,令我吃惊。我问她:哦,柯林斯是谁?爸爸都不知道柯林斯。她露出了一副“小骄傲”的表情,于是她说,:“柯林斯,在宇宙飞船上等着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所以没有登上月亮。”好吧,人类确实善于记住英雄而忘记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我只能用大人的“教育模式”与她交流:“那爸爸觉得,这个柯林斯也很了不起,很重要。要是没有他,另外两个都没法顺利回地球了呢?所以,一个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都有自己的工作,你说呢?”似乎用“教育模式”,“扳回一局”,没有完全“输”给女儿。

            我在饭桌上,和父母、逸妈分享: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对专业词汇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成人世界,有很多人不理解的词:脑沟回。当她问我怎样增加脑沟回时,我惊愕地回道:“你!你知道脑沟回?你说说什么是脑沟回?”女儿俏皮地说:“脑沟回……就是…… 反正我知道脑沟回越多就越聪明,所以爸爸你能告诉我怎样增加脑沟回吗?”

            这么深奥的脑科学问题,估计可以用一本大部头的书来回答。我在脑中快速搜索了一下,只有一小撮可能与之有关的知识。我是这么回答女儿的:“Anniebella,你这个问题太厉害了!人的脑沟回确实比任何动物都多,这是我们人类聪明的原因。我们之前去自然博物馆,看到了人类进化的过程,人从爬行的猩猩进化过来,慢慢学会了直立行走。哦,对了!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一次基因突变,导致一部分的猩猩会站立了。然后,站起来的人,腾出了前肢,以前前肢只是用来爬行,站起来后可以试着做很多事情了,比如打猎,摘果子。用着用着,手就开始灵活了,手变得灵活,帮助大脑变得更聪明了。大脑聪明后,可能你说的脑沟回就变得多起来了,然后让人类的手变得更灵活,大脑和手互相帮助,人就越来越聪明。所以,我们要多用用手做事情,做越难的事情呢,可能脑沟回会变得越多,你就会越聪明,比如你现在在弹钢琴,就是很好的练习手的方法。当然啦,除了手,眼睛和耳朵也是大脑的好帮手,读书、旅行看世界、听故事、听音乐都能帮助大脑增加脑沟回。”刚说完,娃就说,:“那我要多弹钢琴……” 我心想:唉?还有这效果。

            不过也不奇怪,人的行为,就是被大脑中的认知所操控。一个思维,指导一种行为。弹钢琴,是表现音乐,是快乐的,但很多时候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弹出一首完整的钢琴曲,不容易。这是女儿之前对弹钢琴的认知,现在又多了一个:弹钢琴,能增加脑沟回,让自己变得聪明。瞧,这些就是影响她行为的思维和认知。多一些能帮助她坚持弹钢琴的认知,是明智的做法,而不是让孩子觉得“弹琴,不知为何而弹”。这是一个好奇心以外的题外话,是关于行为和思维紧密联系的话题。

            平日喜欢观察家长和孩子的对话交流,若能听到家长有意识地引导,与孩子交流些“有营养”的内容,或启发性的话题,我会有种莫名的喜悦感。智慧的家长,善于打开孩子的“问题盒子”。“盒子”被打开后,无数“为什么”喷涌而出。我们要挺住,而不是逃避。我们挺住的过程,就是自己增长见识的过程。当我们意识到这点时,是应该感谢孩子,还是不耐烦地回避这些或可爱或高深的“为什么”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有没有见识,试试回答娃的“为什么”就知道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mr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