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作者: 拾荒旅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8-12 19:09 被阅读0次

    今天整理柜子里的书,看到姜戎的《狼图腾》,便翻看了一会。其实这本书自从出版以来我前后读过三次,是一本写得很棒的书。说实话,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由于作者以其丰富的生活积累为写作基础,展开了本书情节的描写,使人读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来到草原的孩子阵阵成长的故事。他跟随阿爸认识草原,认识狼图腾,并为这些文化着迷的故事。遇到狼群,偷养小狼,并以此为情节主干线,展开对草原环境和游牧民族的生活的描写,在这本书中描写的狼,颠覆了人们一贯认为狼阴险、狡诈、贪婪的偏见。

    在这本书里,蒙古草原狼这个族群被描写成聪明、智慧,团结,显得充满了生存的自由和身临绝境时的勇气和力量,并由此被牧民们视为草原的神灵,并以狼作为图腾,充满敬畏与崇拜。书中对狼群的高超战术,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的关系,狼对草原地形甚至气象的利用……如此种种,无不彰显了狼族的特点和和它们身上拥有的精神意义。本书情节扣人心弦,草原狼族群的特点描写淋漓尽致,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在此不再赘述。

    今天这篇文字,源于书中主人公阵阵与毕力格老人的一段对话,让我感触颇深。

    当阵阵面对逐渐长大的小狼时,想将其放生,却又担心小狼回归野外之后的生存问题,他对毕力格老人说:“我觉得我就是狼的奴才,一天三顿伺候它,把我那份肉舍不得吃全给了它,晚上担心它受冻,外出担心它受伤,为它操碎了心。”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阵阵的种种担心都源于他对小狼那份真切的爱。

    的确,为了小狼的生存,他操碎了心,从让幼小的小狼混在小狗群里吃母狗的奶,把自己吃的那份肉省下来留给小狼吃,甚至为了运送小狼不惜丢掉作为燃料的牛粪。这与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何其相似。

    自从孩子出生,便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受到全家人的宠溺。而身为父母的我们,无论什么事都满足TA的要求,自以为是的替TA选择。事无巨细都替TA考虑周全,我们竭尽全力参与TA的生活,希望给孩子安排妥当,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结果呢,孩子在这样的一种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却逐渐丧失了自我、独立的的能力,甚至成为“妈宝男”、“巨婴”。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捧杀,往往让他们丢掉了人性中本该具有的一些独立的能力,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毁灭我们的孩子,这样的教育过程中,看似尽力的我们忘了,我们希望达成的教育目的和初心是什么。

    在《狼图腾》一书中,毕力格老人对于阵阵养育小狼这件事的回答:“你剥夺了它的尊严,狼为了捕食会拼命战斗,你剥夺了它的战斗能力!”毕力格老人的话值得引起我们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反思。

    曾在人民网上看过一则这样的新闻,西伯利亚棕熊妈妈,在认为自己的孩子足够年长,可以在野外独立生存、养活自己时,会选择毅然决然地离开熊孩子。棕熊妈妈在跟孩子作简单的道别后,为了防止孩子尾随自己,会跳入冰冷的叶尼塞河,尽快游离。留下的熊孩子,本想随着母亲而去,却因为不够自信和强壮,只能望河兴叹,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的消失。它们心有不甘,甚至在河边等到夜色降临,期望母亲能够回来,可是,他们再也没有看到母亲返回。于是,第二天,饥肠辘辘的小熊们从无奈中开始自己的捕食,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这便是西伯利亚棕熊的成人礼。

    就像很多鸟妈妈会将刚学会飞的雏鸟推出鸟巢一样,动物们出于对生存的本能和需要,在作出这些艰难选择时,往往比人类来得直接。在人类世界里,有很多人对养育孩子的目的、教育的意义,甚至一生都没有明白。其实,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让自己的孩子有能力独自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还记得龙应台在《目送》中写过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的这段话读来有些伤感,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所谓分离,原本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必然结果,也是必须要尽早学会的一堂课。因为人生的路,父母只能陪同一段,而最终只能靠孩子自己走向他的终点。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是为人父母在教育中迟早要面对、要学习的一个命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nx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