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严监生

作者: 陈夫子的碎碎念 | 来源:发表于2023-02-22 10:44 被阅读0次

      说起中国的吝啬鬼,估计不少人都能脱口而出——严监生!他临死前举起两根手指头的形象确实是深入人心,让人无法忘怀,因此在大多人的心目中,这个严监生定是一个奸佞小人,绝对不是什么良善之人,我也一直是这么定义的,直到——

        读了《儒林外史》之后,彻底让我对严监生改观了,甚至在他哥哥严贡生的对比下,我觉得他真算得上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严贡生就是一个地痞恶霸,吝啬鬼这一“荣誉称号”真应该颁给他,确是名至实归。最可笑的就是他家的小猪仔不小心跑到王小二家里去了,人家给他送回来,他觉得不吉利,就卖了八钱银子。这头猪在王家已经养到了一百多斤,又错走到了严家,严家就把猪关了,说这本是他家的猪,想要回去要按照时值估价,拿几两银子才罢休。王家是穷人,哪有银子,于是和严家争论,结果被打折了腿。人家到衙门提告,他老人家就远走高飞,留下烂摊子给他弟弟严监生处理,最后他花了十几两银子才解决好。

      其实严监生正值壮年,何故会撒手人寰呢?我觉得还是太过重情义了,他的夫人没有生育子女,但并不影响严监生对她的尊敬和关爱,夫人病逝后,他发现夫人留给他的积蓄,更是伤心欲绝,可能心中也有愧疚感。于是新年时节也不外出拜年,在家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渐渐地饮食不进,骨瘦如柴,直到无法回头。

      书中对严监生的着墨并不多,只有一个章回,戏份比严贡生还少,但他却以中国第一吝啬鬼的形象闻名于世,确实可悲可叹!他的这种“吝啬”,我更愿意解释为勤俭节约,他是乡绅世家,有万贯家财,但他知道守财不易,聚沙成塔方能细水长流,所以他一直兢兢业业,勤勉工作,不肯假手于人。日常生活中,他向来舍不得吃肉,除非是他小儿子馋不可耐了,他才买四两,即使是他病重了,也舍不得买人参续命,最后临死前举起的手指头也是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芯,这看似抠门小气,但他都是对自己和家里人严格要求,并没有苛求他人,一毛不拔。反而对他人极其大方,花钱替严贡生解决诉讼毫无怨言,对王仁和王德两位舅爷也是礼数极尽周到。所以,这样的人怎么会是吝啬鬼呢?从现代人的消费观来看,这样的人确实屈指可数了,因为有太多“月光族”了,而他富甲一方还能够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操持家业,理财有方,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由此观之,严监生被世人误解了,我要为他正名,他绝不是一个一毛不拔的守财奴,而是一个严于律己的有情重义之人。可能我的见解有失偏颇,比较浅显,没看出他的“惺惺作态”和懦弱无能,但换位思之,我们并不一定会比严监生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又以什么立场来批判他呢?

相关文章

  • 被误解的严监生

    说起中国的吝啬鬼,估计不少人都能脱口而出——严监生!他临死前举起两根手指头的形象确实是深入人心,让人无法忘...

  • 严监生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只手指头不断摇晃,众人询问他想说什么,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从此表现出严监生...

  • 严监生,我错怪你了!

    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严...

  • 严监生之死

    接上篇,王老实女士之死,这篇来探讨下严监生。 《儒林外史》里,大概因为选入语文课本的是严监生临死前的一段,所以,对...

  • 再读严监生

    寒假里我和儿子共读了《儒林外史》,(儿子的寒假作业是读这本书并且分析人物形象,为了激励他认真读,我和儿子约定一起读...

  • 严监生——一个被误解百年的好人

    严监生在生命“弥留之际,从被中伸出两个手指头,针对这个暗喻,亲朋好友抓耳挠腮,有说代表两个未见面的亲人,有回两笔银...

  • 王老实女士(严监生正妻王氏)之死

    本文是《儒林外史》的读书探讨,系本人原创,首发于简书。 严监生死的很冤枉。 严监生的正妻王氏死的更冤枉。 要说严监...

  • 严监生的悲哀

    文/盐五言六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讽刺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

  • 可怜的严监生

    严监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高要县的一个财主。 他得以扬名的中心事件是:当他病入膏肓时,“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

  • “两根手指头”的意义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分析 严监生——严致和,临终前倔强地伸出两根手指头,当他的妻子赵氏剪掉一根灯草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误解的严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s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