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简书作家文学梦老韩书
非原创,可转载||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非原创,可转载||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作者: 无常不执 | 来源:发表于2020-05-18 14:00 被阅读0次

          一篇直达心灵的文章。让你知道“因果”更深层次的意义。

          人的念头、心思、意识,起的作用比你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更大。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聪明、长相又好、才华又出众、朋友又广,但是为什么总是不能如意。

          那你就可以来看看这篇文章。希望给你一点启发。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明朝的嘉靖年间,在江西有一位俞先生,俞公,姓俞,名字叫俞都,字叫良臣,从小就多才博学,很聪明。“18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到第18岁的时候,已经考了秀才了,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是个聪明人。)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

      (考中秀才以后,年纪大了以后,因为家里很贫穷,就开始教小学生,做私塾了。那么和他的同学,十来个人一块儿,结了个文昌社,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念佛堂啊、放生组。干什么呢?“惜字”。因为古代印刷也不方便,所以呢,就认为写了字的纸都很珍贵,要捡起来。“放生”,也放生。而且戒什么呢?“淫、杀、口过”,就和我们“五戒十善”一样。“行之有年”,干了这么几年了。)

      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自反无大过。惨膺天罚。

      (你看,这么聪明人,教学生,而且和同学呢,也干好事儿,跟现在念佛人一样,天天干好事,放生啊,持戒啊,“行之有年”了。这么做的中间,前后应试了七科,考了七次,都不中,科举考试都不中。那么生了五个儿子呢?四个儿子很小就夭折了。只有第三个孩子很聪明,左足底有两个痣,夫妇俩都很喜欢。到八岁呢,玩的中间,丢了。生了四个女儿,只留了一个,那三个也死了。他妻子因为哭儿女,两个眼睛都瞎了。俞公呢,“潦倒终年”,至少这七年穷困潦倒,非常窘迫。自己就想,你看,我也没什么大过,没什么大错呀,怎么老天这么罚我呢?)

      年四十外。每岁腊月终。自写黄疏。祷于灶神。求其上达。如是数年。亦无报应。至四十七岁时。

      (你看,从十八岁以后,他就开始教学生了,行善、结文昌社,这么经历了生了九个孩子,死了七个,一个丢了,还剩一个。到四十岁了,等到每年“腊月终”,三十,写上黄裱,“黄疏”,开始写信了。在灶神,就是炉灶那儿,跟灶神说,请他给上帝那儿转达,把这个信给递上去。这样“如是数年”,也没人理他。到了四十七岁,显然,至少写了七年的信。)

      除夕与瞽妻一女夜坐。举室萧然。凄凉相吊。

      (除夕晚上,和自己瞎了的妻子,还有一个女儿,坐在一起,全家啥东西也没有,凄凉极了,也没什么快乐。)

      忽闻叩门声。公秉烛视之。见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就座。口称张姓。自远路而归。闻君家愁叹。特来相慰。

      (这时有人来敲门了。进来一个人,“须发半苍”,就是半白了。自己说姓张的一个人,从远路回来的,听说你们家不好,来慰问一下。)

      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

      (俞先生觉得这个人不一般,对他很有礼貌。)

      自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

      (自己就说,你看,我这一生,又读书,又行善,结果呢,功不成名不就,妻子有病,儿女不全,衣食呢,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给这个姓张的先生,把他每到腊月给上帝写的信念一遍。)

      张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罚不止此也。

      (张先生说,你呀,我早就知道你家的事儿,你呢,“意恶太重”,满脑子都是恶念,专好什么?虚名。给上帝写的信啊,全是怨恨的言辞、抱怨的言辞,等于亵渎上帝,你将来受的刑罚恐怕还不是现在这么点儿。后面还早着呢,马上大难临头了。)

      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

      (俞公就说,以前看书或听人说了,冥冥之中,天地谁做了一点点善事,一定会记录下来。我呢,发誓做善事,也依照规条去做,做了这么长时间了,难道说都是虚名吗?他不懂。)

      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

      (张先生说了,举例子,比如说你们文昌社有一条叫惜字,你们怎么惜字的呢?你们这帮人,拿那些旧的“书文”、文字,就像咱们拿报纸,又糊窗子又裹东西,甚至拿这些擦地、擦桌子,还用个借口别污染了,不要浪费了。很快擦完桌子不是脏了吗,结果说别污染了字,烧了。你天天看见不去说,不告诫他们。只是干啥?只是走在路上看见有字的纸拾起来,拿回去烧了。光做这点事儿有啥用处呢?有啥益处呢?大量的字纸干了不合适的事儿,你不管;路上捡了一点小破纸,你就说行善了,说惜字了,你这不是假的吗?有啥用呢?再举个例子。)

      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

      (打个比方说放生,你是什么呢?跟着人家吆喝,因人成事,人家做你就做,人家不做你就不做。其实你自己慈悲的念头是发自内心出来的吗?不是。你这种放生是个假放生,你心里边根本就没有慈悲的念头,这又有什么用呢?)

      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彼独非生命耶。

      (何况你家里面虾呀、蟹呀还吃着,难道说这些虾蟹就不是生命吗?一边放生一边还吃着,这不都是假放生吗?)

      若口过一节。君语言敏妙。谈者常倾倒于君。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但于朋谈惯熟中。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阴恶之注。不知凡几。乃犹以简厚自居。吾谁欺。欺天乎。

      (口业,就像这个俞先生,这个俞先生是语言敏捷,一谈话经常把人说得倾倒,太精彩了。你自己把话说出口,自己也知道伤厚,伤厚是什么?是刻薄。“但于朋谈惯熟中”,朋友之间,熟悉的人之间,谈话中间叫“随风讪笑”,看见不好的东西,讽刺人家,嘲笑人家,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大家要知道,说出的话来,叫什么呢?叫舌锋,就好像刀子一样。我们以为说过就没事儿了,没那么简单。说出的刻薄话,刻薄到什么程度呢,比刀子还厉害。你以为我们说过,伤害别人吗?不是,我们这么刻薄,伤的是鬼神,鬼神听了以后都大怒。“阴恶之注,不知凡几”。就是干的这些恶事,说的这些恶言恶语,伤害别人的这些,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阴恶之注, 鬼神都给你记着。不知道有多少了。你自己还老说,我很厚道,做事很简单,用这个来自居。你欺骗谁呀?你难道想欺骗天吗?)

      邪淫虽无实迹。君见人家美子女。必熟视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无邪缘相凑耳。君自反身当其境。能如鲁男子乎。遂谓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真妄也。

      (邪淫,再举个例子。你虽然没有做出来,但是你看见别人家的漂亮的女孩子,就猛盯着看,心里摇晃啊,只不过没这个邪缘而已。你自己想想,如果身临其境,你能够做到不邪淫吗?就因为这样子,你自己就说,我这一辈子,做到了不邪淫了。可以对天地鬼神表明,自己没做过。张先生就说,这纯粹是大妄语,骗人的,纯粹说假话。)

      此君之规条誓行者。尚然如此。何况其余。

      (这是你们文昌社定的规条,我跟你说说,你一条条做到什么程度。你没一条做到,一条都没做到,何况那些没定规条的呢?更做不到。)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

      (你啊,每年给玉帝写的信,早就到上帝那儿了。上帝一看见这个,以为弄错了,赶快就派出日游使者去查看。一查,这么几年,没有一善可记,一善都没有。为什么呢?记了啥呢?)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

      (你自己在一个屋子里面,干嘛呢?人家使者考察着你呢,你干嘛呢?“贪念、淫念、嫉妒念”,这个嫉妒念咱们很多,很容易有。“褊急念”,是指看见别人的事做得不合我们的意了,生气。“高己卑人念”,觉得我都对,别人都错。“忆往期来念”,想着过去,哎呀,过去辉煌啊,或者说过去本来有机会能挣钱啊,本来买彩券,就差一个字儿,没中,“亿往期来”,就想着以后,以后没问题,天天在想着这个。“恩仇报复念”,想着有恩怎么报,想着有仇的怎么害他。这些念头啊,每天都在心里边,没一刻停息的时候,叫什么?“不可纪极”,多到没办法记了。)

      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每天心里起的意念的恶,多到没有办法记了,天神已经记的无数了。老天对你的惩罚马上就来了,祸你都跑不了,还想说求福?)

      公惊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求救度。

      (俞净意公一听,明白了错在哪里,害怕了。伏地流泪,就说:请您救我。)

      张曰。君读书明礼。亦知慕善为乐。当其闻一善言时。不胜激劝。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何尝有一事著实。

      (就说了,你也是读书明礼的人了,平时也懂得行善,“慕善”,喜欢行善。知道做好事是个快乐的事儿,是正当的事儿,是光明的事儿,也懂得。听到别人说一个善言呢,也欢欣鼓舞,希望也跟着做。看见别人做一个善事呢,也好高兴。但是呢,“旋过旋忘”,过去以后,行了,该干嘛又干嘛。自己的信根不坚固,不深,“恒性”,没长劲儿。行善,看别人做我们跟着做做,或者说只是看看而已,自己想不起来做。知道这个好,但是呢,老想不起来。所以生平的善言善行,都是什么呢,叫敷衍,“浮沉”,可做可不做。所以说,你所做的一切善行,哪有一件事是落实的呢,没有一个落实的,都敷衍的,都是浮皮潦草的,没有一件善事儿是真正落实的。)

      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美报。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谬哉。

      (而且你满腔的怒火,意念里面全是恶,满腔的怒火,这个怒火是什么呢?起伏缠绵,太多了,满腔怒火,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这样做,还想骂老天不给你好的报应。就好像遍地种的是什么呢?荆棘。想期望收出小米、大麦,这不是荒谬的事吗?)

      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摒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

      (那么从今天开始以后,凡是有“贪淫”、“客气”,客气就是因为对境产生出不同的想法,“妄想”,还有一切的杂念,自己“先具猛力”,用猛力,不能依靠别人,要自己下猛力,下狠力,“一切摒除”,摒除的是什么呢?杂念、念头,把这些念头要收拾得干干净净。起的一个念头呢,只理会善的一面,我们每起一个念头,只有善的一面,没有恶的一面,绝不能够有贪嗔痴、恶毒的念头,不能有刚才说的这些“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不能有这个。心里念头只有善的一面。我们打七的知道,什么是善呢?为别人想是善,为自己就是恶。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这才落实到做。先管你的意,因为意圆满了,你的善就圆满了,意不圆满,你的善就不圆满。意圆满以后,你有了能力了,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要图报,不要图名,不论大小难易,都要实实落落,耐心去做,而且是落到实处,一点一点去做,不要管别人做不做,我们自己做。

      行善没有条件,别人不做我们就不做了,这不是善,这是恶。如果力量不能行的,做不到,力量不到,怎么办呢?要“勤勤恳恳”,跟人家说清楚,我的确没能力,但是要让自己的善意圆满。意要圆满,你做不到不要紧,你只要意是善的,圆满了,就是善,这就是纯善。不是说你做不到就不是善,不是。只要你意达到了纯善,你这个善就圆满了。做到做不到不要紧。能做,有力量,我们就要老老实实、一点一滴地做到,哪怕是微小的一点,也要做到。

      行善不容易,行善做不好就恼害了众生。行善一定要做得让自己欢喜,让别人得利,让别人也欢喜。你行善做了半天,人家不需要,我们做了半天,人家还不需要,添麻烦了,那就不是善。所以我们心里边真正做到了善,没能力不要紧,就跟人家老老实实说清楚我们没能力,可以。

      第一、要忍耐心。

      做事要有忍耐心,一定要忍耐,你不忍耐,你就是恶。

      第二、要永远心。

      你行善要永远做下去,不是说做一件,做两件,要永远做下去。)

      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

      (第一不是自己懒惰,自己明明那儿能干不干,也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

      (你只要真正这么做,一定会有效果。)

      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你家里对我特别地虔诚,所以我来告诉你这个意思,赶快回心转意,修行吧,这样才能上天饶恕你。)

      言毕即进公内室。公即起随之。至灶下。忽不见。方悟为司命之神。

      (他讲完就进里边儿,进去一看,没了。到了灶炉下,忽然没了。这时才意识到是灶神。)

      因焚香叩谢。即于次日元旦。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别其号曰净意道人。志誓除诸妄也。

      (明白道理了。开始,第二天元旦了,对天地发愿:一定要痛改前非,一定要落实善事。而且把自己的号也改了,叫净意道人。净自己的意,意念善,你就是善;意念恶,你即使做了也是恶的。“志誓除诸妄也”,发誓一定要除妄。)

      初行之日。杂念纷乘。非疑即惰。已忽忽时日。依旧浮沉。

      (你看,刚开始几天呢,杂念纷乘。跟咱们一样,咱一读经拜忏,妄念多了,比平时还多。就开始疑惑了,不是疑惑就是懒惰。这样过了好多日,“依旧浮沉”,还没用。这时候他,)

      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

     (这一看不是招了,不是办法了,那么在佛堂叩头流血,发了大愿:一定要永远保持善念,“善念永纯”,善意要精进,有一点自己做不到就堕地狱,而且每天早晨念100声观音菩萨,请观音菩萨帮忙。)

      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从那以后,一言一动一念一时,这就是身口意,而且是每时每刻的身口意里边,都好像鬼神在那儿看着,不敢自己瞎干了。)

      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

      (凡是一切有利于人的,有利于物的,这就是善恶的标准。利于别人的是善,不论这个事大还是小,自己忙还是闲,人家知道不知道,自己力量够不够,都欢喜地去做,而且“委曲成就”。有的时候呢,我们自己为了做成帮助别人的善事,自己被人误解了,吃点亏。不要紧,只要是最后让人家受益了,才完事。即使自己被别人骂了、误会了,也不要紧。随缘方便去做,“广植阴功”。随缘方便很重要,不是说专门特定时间我们去做善事,随时随地,种种方便。)

      且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导。惟恐不足。

      (而且劝善,都是用这些敦伦,“敦伦”就是秩序、勤学、守谦、忍辱、因果报应这些话劝人家,逢人就劝,惟恐不足。)

      每月晦日。即计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处为疏以告之。

      (每月的最后一天,把一个月所做的善事、所说的言行都写下来,在灶神那儿,给灶神汇报,就烧了。)

      持之既熟。动即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

      (就这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呢?一动,就“万善相随”,念头里面全是善。就想怎么能帮别人,怎么能让人家好,全是这些念头,没有自私的东西;一静,脑子里面一个念头都没有。)

      如是三年。年五十岁。乃万历二年。甲戌会试。张江陵为首辅。辍闱后。访于同乡。为子择师。人交口荐公。遂聘赴京师。公挈眷以行。张敬公德品。为援例入国学。

      (这么干了三年,这可是老老实实修了三年,就到了五十岁。正好是万历二年,又去科举考试。当时有一个首辅,宰相叫张江陵的,主持考试。考完了,访同乡,想给自己的儿子找个老师。大家一致推荐俞净意公,说他品德好。于是张首辅就把他聘为老师。俞净意公就和家人一起,跟着他就回了京城了。因为张首辅敬重俞净意公的德品,给他“援例入国学”,上了国子监,大学吧,就是上学了。)

      万历四年丙子。附京乡试。遂登科。次年中进士。

      (好了,又过了两年,万历四年再考试,行了,考中了,中了进士。)

      一日谒内监杨公。杨公五子出拜。皆其觅诸四方。为己嗣以娱老者。内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问其籍。曰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犹依稀记姓氏闾里。公甚讶之。命脱左足。双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儿也。杨亦惊愕。即送其子。随公还寓。

      (有一天呢,去拜见一个太监,姓杨的太监。这位太监有五个儿子,都是从四方领养来的,作为养老用的。里面有一个儿子,年十六岁了。俞净意公一看,相貌很熟悉。就问哪里人,说是江右人。小时候因为误入粮船,这个粮船走了,走失了,依稀还记得姓什么,在哪里。俞净意公让他脱掉左脚的袜子,一看,两个痣还在,于是认出来是自己的儿子了。杨太监也很惊愕,就把他儿子给送还给俞净意公了。)

      公奔告夫人。夫人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双目复明。

      (回来以后,也告诉他夫人,夫人看见儿子回来了,非常地激动,眼睛血泪都流出来了。儿子舔他的母亲的眼睛,这样他母亲,一下子双目又能看见了,复明了。)

      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

      (俞净意公看见这些事实的变化,不想再做官了,没意思。)

      辞江陵回籍。张高其义。厚赠而还。公居乡。为善益力。

      (这样他就辞别了张首辅,张宰相。宰相对他的品德特别尊重,赠送了他许多礼物,送他回家。俞净意公回到家里,“为善”,更是不遗余力地去行善。因为他知道行善改变命运了。)

      其子娶妇。连生七子。皆育。悉嗣书香焉。公手书遇灶神。并实行改过事以训子孙。

      (他的儿子娶了媳妇以后,连生了七个儿子,都养活下来了,而且都是念书,最后考试成就了。于是俞净意公把自己遇到灶神的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并把自己实行改过的事情都写明白了,给子孙留下来。)

      身享康寿。八十八岁。

      人皆以为实行善事。回天之报云。

      同里后学罗祯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原创,可转载||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uu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