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个小伙伴送了我这本书,那时我挑着几个知道名字的看了,而后不以为意,因为没看进去。这次因共读而再读时发现,这些故事都很棒,人也都非常优秀,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时我才真正与这本书结缘。
马文亚,一个从小就存钱的“抠搜”小伙,我比较喜欢他的故事。因为在理财和成长上,他可供借鉴的地方很多。例如当父母问他有多少压岁钱时,他首先想的是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他的钱更多还是更少?
回想自己的压岁钱,当初父母说帮我保管,保着保着就再也没见过了。即使后来大了,让我自己收着,我放在柜里的几张新钱也“不翼而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文中提到的内容有很多,关于理财和个人成长等。例如他说把钱变多之前,先学习不把钱变少。巴菲特老爷子说,永远不要亏钱。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验证,而后应用于生活中。其中有三点,我觉得我们可以更加注意:
01 信息不对称
我喜欢的作者经常强调,这世间最大的不公平便是信息不对称,这也是贫富差距的本质原因。
马文亚初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学校方圆十公里的售楼处,因为掌握了周围所有楼盘的信息,所以他能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判断,这有一个价值低估的楼盘。
于是,他用10年的压岁钱与父母交易,赌那个低估楼盘可以赚钱。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好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5024070/f34c9ac66ab36900.jpg)
理财有句话叫,不要投资自己不懂的东西。同一个东西,你不懂,别人懂,你当然大概率赚不到钱,除非运气爆棚。这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体现。
就像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会被骗也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例如近期的新闻某某UP主说自己被诈骗的新闻。
还记得第一次接到网络诈骗的时候,对方说我社保出了问题如何如何云云,我当时被唬住了,认真听话,还做笔记。
一个同事看我不对劲,就拿过电话挂了说是骗子。我愣住了,也不知真假,但对方没再给我打电话。
再后来,诈骗电话打来时,一听对方说我某账号怎么了,我就说对方是骗子。因为我并没有这个账号。同时,也是因为知道了骗子的套路。
当我清楚自己的各个账号的情况后,骗子就很容易识别出来。因为我占据着信息高地。
信息不对称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方各面,例如高考报志愿、投资理财、公司招投标等。
当你掌握了足够的信息时,才不至于用直觉判断,而是凭个人思考做出判断,且赢面也更大。信息不对称,是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根本原因。愿你多花时间搜集信息,占据高地,成为赢家,或者至少不输才好。
02 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马文亚一直存钱,因为变富的过程和有钱让他快乐,他可以有很多选择,而最后却什么都不要。当他知道纸币可以换来好吃的和玩具时,兴冲冲地跑向小卖部,但他却纠结买什么,最后发现攒起来反而拥有整个世界。
后来,他便琢磨到底是自己买到了想买的东西,还是买到了别人让你想买的东西?就像各大品牌的广告,什么精致、轻奢……是你想要精致,还是那些品牌想要你精致?
如果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或许能少很多需求。
后来,马文亚总结出一个自己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如果不告诉别人,你会不会憋得慌?不告诉别人,你是否快乐?……
如果是,那恭喜你买到了心仪的东西。如果不是,就要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5024070/289ec2f8187f17da.jpeg)
很久以前认识一个男生,和他聊起一个老师,当时那老师在某个热门行业里。他说,我花时间认真研究了一下那个行业,然后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不管它多赚钱,我都不会去。
那时我不太听得懂他的话,后来才知道他这样的人很难得。心中有一杆标尺,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只奔着目标前进的人,不仅能抵制诱惑,也更能成功。
当然马文亚有很多自己的判断标准,例如他玩德州扑克那阵子很疯狂,从下午三点玩到凌晨三点,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当得知这违法后,便再也不玩了。因为只要出现一次“失误”就没得玩了,而他喜欢能一直玩下去的游戏。
面对选择,如果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那么在取舍之间便会少了犹豫和纠结,因为你知道自己要什么。而马文亚的故事中,出现了很多选择的片段,我们可以从中吸取部分,让自己更懂得如何抉择。
03 为达目标,给对方一个不会被拒绝的理由
我很喜欢他和父母谈判的环节,父母想要他的钱,而他则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钱。毕竟,他所有的抠门都是为了自己有钱。如果自己不能拥有,那么则这一切都没了意义。
他没有在给父母多少上讨价还价,而是说自己交学费,这样父母就不能拒绝了。尽管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并不昂贵,但这着实比上交多少,留多少更聪明。
电影《教父》中就有句经典台词就是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即使你不愿意,但也会同意,因为无法拒绝。
![](https://img.haomeiwen.com/i5024070/401234fa53b635f9.jpeg)
例如影片中电影明星找教父帮忙让他成为某剧主角,而当时的导演不同意,于是教父命人在导演睡觉时将他最心爱的马杀了塞进了被窝,以此警告对方,只要我想,你随时可能一命呜呼。这让对方无法拒绝,最后达成了电影明星的心愿。
当时觉得这很残忍,但如果是自己想完成某事,自然是希望对方不会拒绝。而如果自己能给出一个不会被拒绝的理由,这肯定好呀。
我们大多也用不上教父的情节,但我们可以有这个意识,想要解决一个问题,能不能给出一个理由,让相关的当事人无法拒绝,以此得到更大的胜率。
虽然马文亚和马佳佳的故事不同,但后者也能看出这三点。马佳佳在学校里创办社团,后来创办公司就是掌握了信息高地;她选择毕业开情趣用品店也是因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学渣联盟努力研究规则,就是为了给学校一个不能拒绝毕业的理由……从他们身上,能读出的东西远不止这些,最重要的是自己能用。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愿你能交上很多益友。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