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
今天正式入伏了
给大家分享一点三伏知识
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17-07-12至2017-07-21(10天)
中伏:2017-07-22至2017-08-10(20天)
末伏:2017-08-11至2017-08-20(10天)
《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古人如何避暑?
“心静自然凉”——心态
《 黄帝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 大树底下好乘凉 ”——蔽日
“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但“避暑会”应该是古代“有钱人”的纳凉方式,民间则大多是在树下搭个简单的凉棚,或到寺庙、洞穴等地阴凉、低温处避暑。俗话所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正是古人避暑的经验总结。
“大暑赏荷”——亲水
清顾禄《清嘉录》“纳凉,谓之乘风凉。或泊之胥门万年桥洞,或舣棹虎阜十字洋边,或分集琳宫梵字水窗冰榭,随意流连……”
古人水边纳凉还往往与赏荷结合起来,而“大暑赏荷”更是古人过三伏天的习惯,正如宋代诗人 苏东坡 《夜泛西湖》中所描述:“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古人亲水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浸伏”也是一种纳凉风俗:三伏天要到江河里洗冷水浴,祛除暑气热毒,以少生疮疖和热病。东晋炼丹家葛洪的“浸伏”最出名,《四时幽赏录》“入水避暑”条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热,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气故耳。”(当今科学提示这一条是不合理的,伏天应坚持洗温水澡)
当代如何避暑?
古人的三条都可用
心态:保护好心脏,应避免熬夜,规律饮食,充足睡眠,适当午睡。此外,还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愉悦的状态,切忌遇事大悲大喜。
蔽日:避免在阳光最强烈的时间外出;外出时使用防晒衣、太阳镜、遮阳伞、遮阳帽、防晒霜等防晒用品;在阴凉处纳凉;
亲水:温水洗浴,游泳等水上活动,海边度假
其他避暑方式
旅行避暑
室内避暑
养生避暑
伏天养生
衣:
棉质衣裤,排汗能力强,穿着舒适
防晒衣,有效方式晒黑晒伤晒成斑马
凉鞋,以舒适为主
遮阳伞,面料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值>30,透过率<5%时,伞面上有银胶,颜色越深,越防晒。
遮阳帽:一般来讲,帽檐越大,能遮挡的阳光就越多,草帽、藤编帽都是夏天最常的选择。
防晒霜:按个人喜好买
食:
吃小麦,小麦麸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可以除心烦,止消渴。实际上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就都是小麦哦。
吃苦味食物,伏天要主动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茴香、芹菜、香菜、萝卜叶、苦瓜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可以清热消暑、增强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是夏季天然的“补药”。
吃羊肉,“寒则滞,暖则通”,此时适当吃一些温热性的羊肉,可以帮助发散体内寒气。不过,有些人体质偏寒,夏天吃很多羊肉也可能没什么不适,如果是体质偏热的人一定不能多吃。
吃生姜,生姜也属于热性食物,如果你得了风寒感冒,喝碗姜糖水,症状就能减轻不少。
饮:淡盐水,补充电解质;绿豆汤,祛湿又健脾;绿茶,补水同时能去火
住:
不要一直吹空调,空调可以迅速降温,但常吹空调会影响人体排汗功能。排汗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降温过程,长期待在空调房中,人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就会降低,中枢调节能力下降,会引发各种不适。可以使用风扇,并多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是时间不要太长,温度不要太低,使用风扇时不要直吹;
洗温水澡,消暑胜过冲凉;
睡觉护住肚子,防止着凉。
行:
做低调的运动,比如慢走、游泳、瑜伽;
避免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出门;
出门携带防暑工具及药物,防止中暑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