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文化这个词不恰当,然而想来想去,没有再好的词语,所以还是暂时用这个词。
丧文化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其实自古以来就有了,简单可以理解为消极吧。
现在还有一个流行语叫做“躺平”,基本也是差不多意思,还有“佛系”这个前几年流行的语言。不过,这些词语之间差别还是有的,但是有相近的意思,所以我也勉勉强强归为一类。
不过丧归丧,这个东西的确有点消极,可能也对社会发展有不利的一面,但另外一方面想,人都有情绪变化,时不时情绪低落还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期低落,就是有害的了。
一
说自古以来就有,其实还是可以找到踪迹的。
先古时候就不说了,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老子,庄子等等的说法,到了秦朝之后,汉朝时候,早期的如汉高祖,惠帝,吕后以及文帝早期,基本都是遵从道家说法的。当时叫做“黄老”之说,小国寡民,清静无为,虽鸡犬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等等的说法。道家的清净无为,也都有这样意思。后来的景,武两个帝王,慢慢推出了儒家。当然,治国也有法家在里边。
黄老学说其实就有避祸,无为在里边。但在汉初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汉初经过多年战乱,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所以这样的无为还是起了一定作用。至于后来儒家独大,取代黄老思想,也是正常发展规律。
再后来,几千年下来,其实也有很多丧文化吧。三国被晋朝统一后,清谈占据很大地位,当时的隐士可是被誉为名士也经常接受征召的。
晋朝的炫富风波,其实和现在的躺平也差不多。不过躺平是懒,不愿意做自在悠闲以外的事情,那时的炫富也是除了做这个事情外其他的也不在意了。
然后就是佛教等等,四大皆空,六根清净等等,也可以说是丧文化吧。
以《红楼梦》为例,其实整篇文字里边除了故事主线,其他就是一种虚无虚幻的说法,基本也一切皆空。真正读进去,想必还是感觉到各种宿命论,虚空等等。这是明显的丧文化。
二
记得八零后是第一批独生子女。这一批人经常被当时的报纸等等说是小皇帝,小公主,说是各种娇惯,各种不会,各种能力差,甚至有人说“垮掉的一代”。
九零后也曾经被这么怀疑过。
然而现在的事实证明,虽然八零后九零后是蜜罐里长大的一代,虽然被当时评论誉为垮掉的一代,但现在八零后九零后还是勇敢承担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国外也是一样。欧美来说,特别米国,20世纪20年代,就有一代人说垮掉的一代,60年代又有,然而现在几十年过去,人们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
比如玩摇滚,追新潮等等都是被老一辈人所不理解的,但最终不至于让整代人都真正垮掉。
三
丧文化,非主流,躺平,三和大神等等,都是一些现象。长期看来这些对社会发展有害,毕竟太消极了,太悲观了,然而,这也只是某一部分人的情况,还只是某个阶段的情况,我们需要去警惕,但不必太悲观。
所以说,人可以颓废一时,但不要一直颓废。颓废也是一种心态表现,做任何评价都需要有量的说法。不要过量,那就没有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