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晕车,我可最有发言权了,从小晕到大。没有体会过那种难受,是很难理解的。
第一次坐车是四年级的六一儿童节,要去集镇表演。那时还只有那种老式的三轮车,以柴油为动力,又叫三蹦子。这种车后面是敞开的,上面用绿色的帆布包着铁架子,两边可以坐四五个人。
听说是坐车去,大家都很兴奋,包括还没有坐过车的我。刚坐上去还好,几分钟之后就出现了不适症状。有经验的人说是晕车,让我往外边看,有人让喝点水,有人热心的让我趴在她身上。
因为是盘山公路,弯路比较多,地面又不好,不停的摇晃让我的不适感越来越强烈。脸发白,胃里开始翻江倒海,30分钟不到的路程硬是没忍住,吐到了车上。
吐出来的是还没有消化的当时最流行的零食——果冻,为此我十几年后见到果冻还发怵,仍然拒绝尝一口。
后来去集镇上学,任何人让我坐车回家,吹嘘说坐车多快多舒服多好,我都不愿意。我宁愿走山路,也不愿受那份“洋”罪。还好那时走山路的人很多,我并不是个例外。
我也不是什么车都晕的,在我五年级的时候,我爸爸就买了摩托车。记得是红色的车身,个头很大,我爸爸骑了它很多年,我也坐了很多年。
我想要是到哪里都能坐摩托车就好了,因为一点不晕,特别是夏天,加速,风吹着特别爽。我觉得它就像我们山区的坦克,无缝不入,即使是特别窄的乡间小路,亦可以通行无阻。
可终究还是要坐别的车的。到省城来上学就是坐的大巴车,路程很长,大约需要4,5个小时,所以司机会特别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个。
记得有一次从家里回省城,中间吐了三次,而且都是在路段不好的山路,到了地势平坦一些的地方就会好一点。每次一坐上车就想快快睡着,这样也会好一些,可往往颠簸和难受的睡不着。
后来在城市呆久了,特别是出来工作后,天天都得坐公交车,可喜的是我的晕车症状减轻了许多。状态越来越好,渐渐的,我不再害怕回家,只要选在天气好、晴朗的日子,一般只是有点难受,不会再吐了。
晕车、晕船、晕飞机在医学上统称为晕动症或晕动病。因为人体主要是从前庭、眼睛和本身感受系统来感受身体的运动和控制平衡。当人体的不同感受系统对于运动的信息不一致时,发生冲突,就会产生晕动病。
比如当我们在坐车时,我们身体感受到颠簸运动,可是眼睛看着车内是相对静止的,耳朵里的前庭系统感受到不一样的信息,这时候大脑就接收了这些混合信息,产生冲突,身体就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原来,小时候人家劝我看着外面是正确的,但是我一直认为是内部因素,因为不管什么方法,在我这里都是不管用的,包括后来知道的偏方,比如用生姜切片绑在手腕上。
晕车也和开车人的技术有关,一样的路,有的人开就会很平稳,我就不会晕;有的人开会晃来晃去,还会不断急刹车,我就会很烦躁,会想吐,其实吐出来也就没事了,关键是吐不出来还巨难受。
还好,我只晕车、晕船不晕飞机,而我有个朋友不晕车、晕船只晕飞机。有一次和她同乘飞机,她早就知道我有晕车的毛病,因此特别担心我,一直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我说我感觉很爽,没关系,她还是捏住不放。
后来,她告诉我,其实是她自己难受,因此回程的时候就和我约好一起坐火车,怎么着也不坐飞机了。还好我坐火车不是太晕,但是路程太远,屁股坐到酸疼。
前些天得知,我们镇上到省城的大巴车停运了,因为私家车越来越多,还有就是近些年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乘客越来越少,不营利。虽然大巴车给我的都是不好的记忆,但是不再开了,对我来说又是一种遗憾。
因为它毕竟是省城到我们集镇的直达车,经过我住的村落,不再运行意味着我回家的路不再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