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时学《青少年修养》,现在想来这门课如果内容对题,真的是极好的。少年时代,审美启蒙,情致萌发,这个时期开始建设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多么美好的事。那本书的封面我还记得,内容大半已经忘却。但犹记得有一题目,讲人生观,严厉批判了“人生一世,吃穿二字”的腐朽人生理念。这是个大题,每次必考,所以想忘却也难。
前段和母亲聊天,母亲年高八十,时有惊人之语。她也严厉批判,但批判的是不注重生活质量的人们,说:你不吃也不穿,你到世界上到底干啥来了呢?绝倒。老人和孩子一样,纯真有智慧,且畅所欲言。我觉得母亲去讲《青少年修养》更好些。她的大段讲话常常非常精彩,比如一次生日发言,开头是:“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恨少年”,然后延展开去,讲20分钟绝不跑题。她会是最好的教育者,因为她不但有人生智慧,而且绝不撒谎。
肉身觉醒真实是我们和很多美好相遇的前提。人生,不躲不闪,生与死,快乐与悲伤,旺盛与凋零。只要是真实的,都通向成长,通向终极体验。那里有我们在肉身之外升华的大路。但前提是,我们真实地面对自己和世界。
以前一直认为人在内心里为自己构建一个花园就够了。世界可以这样那样变迁,身边的人也可以像风中沙蓬一样来了复去。只要内心有一个世界,可以久居其中,不复出焉。构建花园的材料,有可以照明的信仰之光,有作为生命之源头的情深谊长,有芬芳如花朵的艺术享受,有充满情趣和美好的衣食住行。之外的世事,可不必纳入。
春节后开始看另一体系的书,比如《物种起源》,比如最近在看的《跑步圣经》。发现自己漏掉了最关键的一环:肉身。我们开始和世界有界面,是从这个肉身始;现在还不知道,是否在世上的感受也是以肉身终。我们每天可以有很多形而上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的载体,必须依托于这个肉身。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古人论述很多。说人的身体就像刀,而精神就像刀刃,没有刀,则刀刃不复存在。不管这理论是否正确,是否会被有神论者批得体无完肤,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肉身和世界密不可分,肉身的经历也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体验。
《跑步圣经》是一本在德国一版再版的跑步指导书籍,德国人的严谨让训练的可度量、可操控性大大提升。但这本书不仅止步于技术层面,它揭开一层面纱:我们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打开这个身体,让身体的潜能得以发挥?这其实是很多运动都在尝试的境界,身体的打开,身体的极限。但不知道,是否有专门的研究,研究人在身体潜能被认知和开发的状态下,精神因之而受到的影响。
肉身觉醒不少宗教里有苦修的方式,就是让人排除肉身的干扰,而能达到精神上的纯洁、专一,追求至上之光。我始终不能知道那是怎样的境界。比如高僧,比如苦修的圣徒。这中间也有很多法门让人能够专注于肉身之外的精神世界。看过一些相关的书,比如《西藏生死书》,最关键的修为在于抽离。将精神和肉体剥离开,似乎精神是一个旁观者,观察这具被称为“自己”的肉身的种种感受和思想轨迹。剥离是为了出离。换言之,认识身体感受的过程就是为了抛弃。有高僧说,早晨起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就穿起“肉身”这件衣服,行走一天。某一日,穿不起这件衣服了,是为世人眼中的“死”。而真正的灵魂,不生不灭,只不过少了一件衣服,不在这件“衣服”里寄居罢了。我不知道这样的观念是否可以让人在面对死亡时真的如如不动,没有恐惧,没有不舍,没有悲伤。但是,肉身是否真的可以视作一件衣服,在我心里是很存疑的。
所以这可以看作关于肉身的两级:一是无限开发肉身潜能,让体能合理提升,让身体感觉日渐敏锐和丰富;一是忽略这个终将腐朽的肉身,而无限探求精神世界的奥秘。在这两级中间,是否有中间地带呢?
之前花了不少时间读书,其实一直是在偏向精神世界的方向移动。尽管锻炼是不间断的,但也仅仅是不间断而已。对于运动方式和方法,对于体能可能得到的提升,完全没有考虑。2008年开始,做过一些长途的徒步,当时也有一起徒步的很多同好者,但是后来发现和大家的体能差距太大。徒步第一天,可以坚持;第二天,别人上路了,我只能坐车。一起上山,别人一路脚步轻盈上去了,我只能慢腾腾地挪动。但是,我也从没有想过,是否我可能达到别人的运动状态和身体状态,如果达到了,是否会连想法都改变?
以前看白先勇的一本书,他讲到小时候生病,被隔离在府中一角的屋里,只能听到别的孩子嬉戏的声音,却从不能参与。我们也不知道,久病的孩子是否会形成一些独特的体验,而这些体验会像烙印一样,终一生也不褪色。
肉身觉醒肉身是离我们最近的,但是我们偏偏不怎么去想它。就像我们可能花很多时间在不相关的事情和关系上,对于真正影响生命体验的亲密关系,反而视而不见。其实怎样认识肉身存在都不要紧,只是要明白:我们无论想达到生命的哪一级,都必得这个肉身的协助。在这个前提下,怎样观照它,就是个人选择问题了。就像《青少年修养》中说的,可以完全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精心照顾它;也可以像母亲说的,要好好喂养这个肉身。可以像苦修的圣徒一样,以为这只不过是临时穿穿的衣服,不必挂怀;也可以像《跑步圣经》中说的,让这个肉身带领你飞行,体验不同的生命状态。
说到我自己,我贪恋红尘,也爱慕肉身,希望透过这个生命体,体验不同的境界。就像在精神世界中遨游一样,我认为肉身潜能的开发中,有自由快乐在。本来想用《肉身至上》做题目,想来总是偏颇,所以借用了蒋勋的《肉身觉醒》,不过无关艺术,无关希腊,只关联了人生选择。人生之路选择多样,如何对待肉身,是不得不做的选择之一。在做选择之先,先让肉身觉醒,似乎不错。
文中图片友红摄自安大略湖,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