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成长励志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作者: 宣宣彤彤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0:04 被阅读0次

    (以下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本人进行删除)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你会不会很容易被外界的人事物带走?一发生突发事件就像丢了魂?

    就像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只能随着风的方向,随风飘摇?

    简单点说,就是遇事容易懵逼,做事慌乱不已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壹/无论批评和赞美,如何自有淡定

    壹01  疯狂加班周后,老板还是不满意

    自从2018年3月份来到现任单位,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这不,最近因为老板要在两、三天内给大BOSS做出一本画册,我和同事们连续几天进入到焦虑、紧张的连续疯狂加班状态。

    我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自我要求也不低。对待工作,特别是重要工作,必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每个人对工作的要求是不同的。即便我认为100%付出了努力,外界依然可能会存在不认可的情况。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就像这次一样。对我而言,在能力与资源范围内,我已竭尽全力交付了自认为最好的成果。

    但是在画册被运走的前几个小时,老板还是不满意印刷效果,要求重新打印。

    于是在晚间最后10个小时里,老板调用了全部资源,同时要求对方广告制作方进行了最后一次打印,在deadline前几分钟交付出老板满意的结果。

    最后,老板放下了心中的大石,还特意打电话为他当时着急最终打印效果而语气不佳对我安慰一番。

    一方面我为自己遇到平易近人、体贴下属的老板而暗暗自喜,另一方面我发现同样面对外在的"否定"或"批评",但是我的反应似乎跟以前有所不同。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壹02  "三颗钉子"引发的情绪风暴

    大概在一年前,我和同事组织了一次大会。

    因为第一次组织全局性会议,我和同事们精心准备了几天,尽量考虑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完美。

    但是就在会议一开始的时候,老板就拿起了一份文稿,指着左边的三颗订书钉。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不知道这篇文稿准备了多久,写得有多好,但是看到用三个钉子来装订文档(政府公文规范是两颗),就能猜测你们的工作态度如何。

    老板的话就像一盆冷水,把当时满腔热血的我拨得一身狼狈不堪、窘迫不已。(即便当时这个小错误,是刚入职的新同事因为不了解情况导致的)

    我当时最难以接受的,是我觉得我和同事们为会议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时间进行准备,老板却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否定了我们全部的努力。

    这种心情,即便在事情过去了几天,依然存在。我知道我碰到人生功课。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壹03  淡定,因为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评分标准

    心中持续的不舒服,驱使我去找心理咨询师。

    经过她的聆听和陪伴,我发现不舒服背后,因为我害怕自己不够好,所以渴望外在的肯定。(此处省略一万字,反正我又掉进了"我不够好"的万年老坑)

    这让我想起自从童年起,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也持续被告知"做的不好"。

    正因为肯定和表扬那么珍贵难得,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我也慢慢地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从而把自己做事情的目的和出发点建立在让外界肯定之上。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因此当我全力以赴做好准备,以得到领导的欢心和肯定,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批评",失落和生气可想而知。

    把评价自己的标准建立在外界的反馈之上,意味着一旦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就代表了"我是不好的/我做的不够好",也因此很容易随着外界事件、他人评价轻易被带走,心情大起大落。

    那么,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出路在哪里?

    那次咨询中,当了解到不舒服后面真正的原因,咨询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看到,那你做了什么努力?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这个问题一下把我问懵了。

    对啊,我在埋怨他人没有看到我的努力,但是我有看到自己吗?

    从小到大,因为很少被肯定,我的自我价值观很低,这是我一直知道的事实。

    即便是长大了,有人真心地向我反馈:我做的挺不错,但因为跟内在"我不够好"的信念相冲突,我宁愿相信他们是跟我说客套话,也不相信他们的话。

    事实上,外界不认可我,我也不认可我自己。

    所以即便外界认可我了,我也拒绝去承认我的认知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面都有一个底层固定思维:证明我是对的。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学习心理学以后,我开始刻意地学习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调整一些"歪曲"的自我认知。

    然而,但事件发生,我还是轻易地掉进了"我不够好"的千年老坑里面。

    是的,客观地认可自己的"自我评价标准"缺失,才是问题的根本,是我很容易在人生的洪流中,轻易地被外界带走的真正原因。

    毕竟,没有"中心"作为支点的人,怎么可能站的稳?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贰/自我评价标准背后,生命重要性排序

    贰01  孙子尚"计","计"是人生战略的重要工具

    我最近对《孙子兵法》挺感兴趣,因为我觉得里面充满了关于人生战略的智慧。

    《孙子兵法》首篇是《始计篇》,主题就是“计”,可见它的重要性。

    对《孙子兵法》的“计”字,一直以来我和很多人一样,都以为是"计谋",认为历史上最会用计的人是诸葛亮。

    但按照《孙子兵法》对“计”的定义和标准,华杉老师说,

    诸葛亮的“计”是不合格的,因为“计”是计算,不是计谋,或者说首先不是计谋的计,而是计算的计,是计算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自我评价标准何尝不用"计"?

    现实生活中,问题来自于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当差距出现,内在无法接受,痛苦便会出现。

    但是每个问题发生、每次痛苦出现、每次走不下去……有谁愿意面对那份被上帝老天爷小心翼翼地用丑陋问题包装着的人生礼物?

    更何况认真地"算计"自己的人生?

    然而不"算计",我们就很容易从问题表面滑过,在模糊一片的问题面前,轻易地放过跳出"坑"外的机会。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贰02  计,是学习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

    回到"三颗钉子"的咨询中,我终于在被咨询师问倒的懵逼状态中恢复过来。(脑补捂嘴偷笑表情)

    我的确没有看到自己做过什么努力啊!

    我之所以失落、生气,不正是认同了外界是评价标准,并以此定义自己和价值吗?

    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我回想起为了准备大会和同事们开会、分工、定里程碑的情景。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下班还打印稿件回家再次审核修改,并在第二天开始前十分钟打印更新,请新同事帮忙装订替换老板的原有稿件,才出现了"三颗钉子"的意外……

    我还看到,我把老板是否满意作为评价结果的标准,把他对"三颗钉子"的言语定义他对整个活动不满意,显然都是不合理的。

    虽然会议最终现实和我期待的理想结果是有距离的,但是如果把理想状态更客观地定义为"会议顺利举行",两者距离也非如我想象中大。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根据个体行为分析的"知能愿"模型,我在能力和意愿范围已经做到了100%努力。

    "三颗钉子"的意外,是我知道但新同事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她不知道的"盲点"范畴,纯属客观因素

    因此,从整个会议的效果来看,作为第一次组织的小"菜鸟",我可以给自己打至少90分。

    而整个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可以调整的内容,帮我下次组织类似会议中拿到剩下的10分,我也因此总结出了一套通用"办会模板",帮助我和同事高效组织会议。

    以上是我计算问题的过程,帮助了我更客观看到自己。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贰03  人生应善"计",建立内在评价标准

    回到这周我遇到的问题,为什么这次同样是老板的不满意,甚至是期待已久的肯定,但我依然可以保持以前少见的"淡定"?

    很明显跟咨询师帮我"算计"了问题有关。

    经过了上次的"算计"经验,在事件发生的当下,我至少在心里计算了四个问题,

    1.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是什么?
    2.现实中我做了什么?
    3.理想是否合理?
    4.对于中间的差距我们可以调整的是什么?

    有了上面的算计,我自然而然的对自身有了更客观的评价,清楚知道自己能力和资源的限度,对当的结果做到问心无愧,也有了更多的从容、淡定和底气,不轻易被外界带走。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持续做出选择,逐渐找到答案的过程。

    如果不"计",面对问题时,就没有选择的标准,容易陷入潜意识的情绪牵引,做出自动化的选择,更别说找到答案。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叁/纵横结合,人生需要自我实现和超越

    叁01  不被带走,是为了自我实现和超越

    每个人的生命如何展开,只有它的过程和节奏。

    这个节奏与当下个人的角色、资源、能力、场景有关。

    不轻易被外界的人事物带走,不是为了通过建立一套独立的、只适合我自己的内在评价标准,而活得自我中心,唯我独尊。

    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不轻易被未被察觉和处理的潜意识控制,做出让我们不愿意的自动化反应。

    更是为了不轻易被我们心中的"想要"牵着鼻子走,忽视了内在真正"需要"的东西。

    因为想要是欲望,需要才是合理的需求。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后来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增加了自我超越需求。

    以上的分类很多人知道,不再赘言。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自我超越是马斯洛在晚期提出的理论。他在晚年认识到,不能以他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为人的终极目标,并进行了修改补充。

    虽然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需要获得满足的次序不是完从高到低、固定顺序地逐步满足。

    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例如很多潜心研究的大科学家们,无论是生活潦倒,还是获得了很多科研奖金,他们大多都不在意物质生活条件,更多的是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自我实现和超越的,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科学研究。

    自我实现和超越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内在人生评价标准不应也不能成为不面对现实问题的借口,它反而应该是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利器。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叁02  横向拓展,内观+外观,增加生命排序立体感

    自我评价体系,是一个自我的标准,是通过"内观"建构起来的。

    是否客观?能否落地?还需要"外观"。

    没有外观的认知,容易陷入自我中心,停滞不前。

    如何做到内外观结合呢?

    我的孩子今年6岁半,正在学习钢琴。平日里因为工作原因,我和他的爸爸却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他练习钢琴,很多时候只能依靠他的自律。

    经过沟通,我跟他共识出每天练习钢琴30分钟的约定。但是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的时候,怎么确保执行到位和练习效果?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我用的就是"内观"+"外观"的评价标准方式。具体操作是,

    1.让他自主选择练习时间,保证每天练习30分钟,爷爷奶奶在一旁作证人。

    2.练习后,让他给自己打一个分数,然后让爷爷(奶奶)打一个分数,两者平均分就是他当天练习的效果和水平的客观反映。

    3.当然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在爷爷奶奶不懂钢琴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他们打分的客观性?
    方法也很简单:继续增加客观(例如专业人士)的评分,提高客观性和真实性。
    找一天自己在场的时候,等孩子弹完琴后,把孩子和爷爷(奶奶)打的分数,与钢琴老师对孩子的反馈做比较,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孩子或爷爷(奶奶)分数的水份了。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回到具体工作和实践,除了善于列出事项,进行打分,也需建立对问题的抽离感和代入感,最好是与参与者当面核实。

    建立抽离感的方法之一是"墙上的苍蝇":在脑海中重新回到事件中的场景,以墙上"苍蝇"的视角抽离出来,重新经历一次事件,会看到更多未被发现的事实。

    建立代入感则是直接代入到事件其他当事人的视角,重新体验经历事情的发生。甚至还可以代入虚拟人物视角(敬仰的人、信仰的神等等),例如很多人喜欢用查理芒格的视角。

    具体在"三颗钉子"事件中,

    可以从自己的角色中抽离出来,提高视角的维度,假设我是不参与其中的旁观者,从全局的整体性重新看待事件;

    可以代入老板或其他参会人员的角色,体会他们的感受和看法,或许可以了解到老板的出发点更多地是提醒。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叁03  纵向延伸,以终为始,为生命重要性排排序

    人生的战略思维,是以终为始,从未来看现在,先确定结果,再做选择的能力。

    跳出事件,虽然此次我没有被领导不满意带走,但却因为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感到巨大压力而紧张焦虑不已。

    英国数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罗素爵士(Lord Bertrand Russell)曾说,

    神经崩溃的前兆之一,就是相信自己所做的工作极度重要。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或许在个人工作范畴中,我的工作的确很重要。

    如果放大到生命范畴呢?

    地球不会因为没有了我而停止转动,但我的家人和孩子会因为失去我而世界崩塌。

    我有没有因为工作而忘记了人生的"本谋"?

    还记得当初玩毕淑敏心灵游戏"我的五样"时,工作并不没有进入"五样"的范畴。

    我的人生终极目的是,通过不断丰富生命体验,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

    当前工作的最大意义,除了保障自己和家人生存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以往没有的人生体验。

    即便如此,它也仅仅创造了工作和自我成长范围内的体验,个人成长+工作,不应该超过人生的50%。,但现在却已经占据了除工作时间以外的70%以上。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显然,建立在生命重要性排序基础上的人生评价体系,提示我这是需要调整的地方。

    它就像人生的导航仪,时刻提醒着我是否偏离目标和方向。

    所以,你愿不愿意算计一下你的人生?

    看看你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生命排序又是怎样呢?

    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作者:宣彤

    二级心理咨询师

    超个人心理学学修者

    心灵私影像摄影师

    学习谈话疗法、专注法、表达艺术疗法、身心灵整合疗法、梦的解释等课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实验室:人生善"计",自有淡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lx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