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请别问孩子:“是谁先动的手?”

请别问孩子:“是谁先动的手?”

作者: 哆啦a笑 | 来源:发表于2019-11-08 09:05 被阅读0次

    我常常会很头疼地遭遇这样的场面:

    两个孩子像两头杀红了眼的恶狼一样纠缠在一起,等你一靠近,两个人就都委屈连连地对着你说:

    ——是他先动手的

    ——可是我又没有抢他的玩具,他就来抢我的玩具

    每当我听见孩子们蹦出的那句如雷贯耳的名句——“是他先动的手”,脑袋就嗡嗡嗡开始响,你永远不可能因为一方控诉另一方先动手、先骂人、先抢玩具,就顺利地解决矛盾,孩子们总能为自己找到有利的理由,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最委屈的一方。

    烦心的是,“是他先动的手”背后的潜台词——不是我的错,你明明知道孩子是在推脱责任,让你来充当审判官,可是你却毫无办法,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整治一下。

    想一想,我们处理争端的时候,是不是总要问一句:谁先动的手?

    说到底,其实根源上,还是得从大人是怎么解决问题上入手,我们习惯上,本能地认为谁先动手谁就错,似乎找到谁先动手,就找到了问题所在,也就找到了罪魁祸首,问题就解决了。

    可是,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简单,将责任归咎于先动手的孩子,批评先动手的孩子,孩子们就学会了这样应对争端,预感到惩罚将要来临,他们所有的精力马上都归拢到撇清自己、怪罪他人上面去了。

    →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和惩罚

    孩子们发生了冲突后,怎样去解决问题才能避免陷入“他先动的手”漩涡中去呢?

    如果我们意识到,孩子撇清自己、怪责别人,是为了逃避被大人惩罚,逃避被大人定性为罪魁祸首,那么在处理争端时,就要避免指责和惩罚他们,将孩子的关注点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来。

    比如说,孩子因为争夺一个玩具打起来了,我们不是去质问他们谁先动的手,也不是去惩罚那个先动手的人,应该是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一个玩具两个人没法一起玩这个问题,为打架对两个人造成的伤害行为负责任。

    →不要响应孩子的暴力行为

    打架是暴力行为,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它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可是我们又无法完全避免孩子之间打架问题的存在。

    为了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远离暴力行为,在打架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干预,让孩子在没有大人作审判官的自然情形中,体验打架带来的经验:

    1、打赢了也不一定开心;

    2、打不过时必须远离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在谈论打架这件事时,还要注意不要强化“打人”、“打架”这样的信息,不说“不可以打人(打架)”,负面的信息,越是强调,孩子越是容易被吸引,即使前面加了个“不”字,应该淡化处理,淡化负面信息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要说起那件事情。

    →有时候,孩子并不需要建议,他只是需要有人倾听

    找原因和理由,不是解决问题的导火索,找到行为背后作妖的情绪,才是真正的解药,不良行为背后,无一例外都藏着一头情绪的怪兽。

    不问“是谁先动的手”,不指责不惩罚,不响应打架行为,这三不稳妥以后,当孩子打架又满腹委屈地控诉“是他先动的手”时,我们需要试着去接纳每个孩子的委屈情绪,理解他们都有自己的原因:“是吗?你当时一定特别生气。”

    注意千万要警惕,不要将孩子的行为等同于孩子这个人,不要因为打架就否定孩子是个好孩子,专心听孩子讲述他想说的话,

    在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不满会慢慢发泄出来,并且自己说出自己哪里做得不恰当,有时孩子并不需要建议,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需要有人倾听。

    有句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在解决了自己的情绪问题后,往往大人并不需要再去做什么,孩子会自发地积极地采取恰当的行动,去和对方和解,解决好剩下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别问孩子:“是谁先动的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qi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