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学习主要是看得到的专栏学习,比较碎片化,但是因为和水上灯老铁一起探讨,所以感觉还是非常充实和有效。
现在做个学习盘点:
一、 【春运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刚刚开始看到这个标题,感觉很违背常识。难道平价火车票不是一项惠民的举措吗?为什么要涨价呢?
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薛老师经济学课的学习。薛老师说,春运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是检验人们是否掌握了经济规律的试金石。
如果单说需求和价格曲线波动的话,大家都能理解,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供大于求时,价格回调。可是一旦代入具体的某个商品,比如春运的火车票时,我们的感性就要蒙蔽理性,觉得不应该涨价了。
梳理一下这节课的要点:
首先,火车票是一个商品。
虽然它包含了人们很多的感情寄托,但它还是一个商品,商品就应该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可能有人会反驳回家过年不是商品,但你说是商品,我说不是商品这样的讨论没有意义,并不会影响火车票的供给。所以,不承认火车票是商品,其实是一种鸵鸟心态。
既然火车票是人们在春节期限争相抢购的东西,经济规律就会起作用。
其次,过年回家不是刚需。
这个点再次刷新了我的认知,我之前一直以为,只要是大多数人都追求的东西,就算是刚需,比如学区房之类的。
而这节课让我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线,也就是没有什么可以被算作刚需。
【刚需是人们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获得的东西,也许,只要生存,才能勉强算作刚需吧】
再次,黄牛党为社会节约了时间损失,利大于弊。
黄牛党之所以能够炒高火车票价,是因为它还在人们的心理预期范围内,大家能够承受得起它的溢价。否则,如果黄牛党把价格卖到10万一张,会有人买吗?
人们会追求利润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为了节约自己的宝贵时间,人们会选择从黄牛党那里买票。所以黄牛党为大家节省了排队的时间,替社会节省无谓的损失做了贡献。
于此延伸的一个观点是实名制其实让火车票价格更贵了,因为黄牛党买票的难度更高,而这些成本会转嫁到购买者身上。
另外,春季运力不可能做到毫不费力。
那么我会想,是不是我们提高火车的运力,增加火车票的供给不就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了吗?
可是要知道,春运期间是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如果我们以最高峰的要求来提运力的话,那剩下的11个月,运力大大闲置,这个也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实,商品短缺而价格固定会造成价格外的其他竞争
首先是找黄牛党,其实就是涨价;还有就是一部分人找关系,诱发官员腐败;另外,网络上的刷票软件,电话回拨器也是人们采取迂回竞争的方式。累不累,耗时耗力,不如直接用涨价的方式来筛选需求来得更简单直接有效。
所以,火车票定价应该参考航空公司的做法
票价根据需求灵活波动,交给市场来定价。最贵的票价是大年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最便宜的票价是年初一、初二。这样也起到了缓解春运高峰,错峰回家,调节需求的效果。
总结
001 不要把本该是商品的东西不当做商品,对价格管制的执法越严,人们采用的迂回竞争方式就越浪费。
凡稀缺并有竞争,凡竞争必有歧视,凡歧视必有成本。价高者得的竞争方式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赚钱,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
002 火车票是检验人们是否掌握经济规律,懂得价格作用,把自身利益和客观规律分开考虑的试金石。
003 火车票涨价的目的,让商品回归市场,缓解春运高峰。因为供需不平衡,所以要用涨价的方式来调节需求,筛选出最需要的人群。
004 经济学的原理,是要实现用最少的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所以火车票涨价是最简单有效的实现资源最优化的方式。
005 让商品回归市场,相信市场的力量,最后一定会达到一个最优的结果。如从邮政快递的一家独大到现在快递业的百花齐放。
006 需求第二定律:
同样一个需求,价格较高时,弹性就较高,意味着是奢侈品;价格较低时,弹性较低,意味着是必需品。不存在垂直需求曲线,也就是所谓的刚需。因为人们会根据情况寻找替代方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弹性会越来越高,也就是替代方案会越来越多。
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是人的天性,在这种天性的驱动下,人们一定会找到一个最适合当下解决方案的办法。
经济学真的是一门有趣的学科,看似顺其自然,其实蕴含真理。希望多多学习经济学,让自己保持理性清晰的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