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繁茂的枝丫
“少年哀乐过于人,消息都妨父老惊;一事避君君匿笑,欲求缥缈反幽深”。
还在少女时代的冰心,写下对中国古文字《龚集》超脱常人的领悟,折射出了多少的智慧与人生哲学,直到两鬓花白之时念起,仍谦逊表示,只是随意的写写,无需深究。
真正的大家,原本就有超脱寻常的那份淡泊,不会去追求华而不实的虚无,粗茶淡饭的自在,在有些人的眼里看来,这样的人生可能过于寡淡。
有机会来到这人世间,可不就得及时行乐,享受繁华世间各种可以追求的那份“获得感”,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物欲横流的环境下,还有几人能静心去追寻内心的那份淡然。
我们喜欢将那些富含人性光芒的语句作为我们的标签,以此来证明自己心灵的丰盛,但是你若问他子丑寅卯,可能只会给出一串串五彩缤纷的泡沫,在阳光下耀目一时就将化为“泡影”。
有一句话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改变的到底是什么呢,那是让内心不断繁茂的枝丫,在岁月的滋养下,不断升格你对事物的认知,无论经历风雨,还是彩虹,都无法从你的脸上捕捉到任何的兵荒马乱。
心中最温柔的堆叠
你待岁月以温柔,岁月必然报之以歌,那些潜藏于风骨里的灵性,并不会随着年轮的增长而变淡,也不会因为尚未晕开的稚气而显得突兀。
所谓耳濡目染,那些烟熏缭绕的日常里不断渗透的余味,就如那清风归途处的彩蝶一般,会于自然处滋养你渐渐爬满皱纹的年华,那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那些从原色里走来的文人墨客,会让每一处拂过的景成为心中最温柔的堆叠,会在无声的岁月里绽放成最动听的音符,会成为每一弄巷尾处最悠远的回声。
那位写下“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的叶嘉莹女士,岁月何曾如此厚重与她,那些过往里的风霜雨露,先生以悲悯之心、达观之态将人生的风风雨雨倾及一个一个的方块字,让每一个原本难以和解的苦痛,化为对生活原本最深的意浓。
生活给予我们的每一个点滴,无论清欢,无论负累,都是春华里吐露心意的纯真,值得用心去体悟,那些羽化的梦田里有着最悠远的远方以及最深沉的那一缕清香。
记忆荒原里的“青葱”
记忆的荒原里总会留下一些“春草碧如丝”的青葱,那是我们不断错踏的步履下被戳上的最诗意的印章,那是谁也偷不走的水漾和煦,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光里抚平你最为酸涩的原伤。
也许你的旧时光里没有文人笔下那些写意的画卷铺展,也没有那些墨客倾泻而出的几许情愁,但是毕竟你也和那些人一样,都是从那么美好的年华一路跌跌撞撞而来,总是弥足珍贵的。
就算那些可以将一朵无名的寸草描绘成最美的篇章的人,也不代表就没有狼狈的想当年,那些被岁月薄待的光影,会成为你一日一日复刻下最好的“唯一”,让你在可以遇见的未来走得更加从容。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唯有经历了至深的“苦”,才会向着心的最深处去探寻,会让你的生命之花以一个完全逆袭的姿态重新绽放,那是灵魂归处拷问后的纯酿,令你前行的旅途甘之如饴。
苦难也是人生的试金石,那是对人性最深的自省,你会看清自己的“本来”,也会重新翻牌自己的“未来”,那是经受住了岁月洗礼后的重生,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朴素的“对影成双”
我们需要在这琐碎的柴米时光里,以为的稀松平常里,以一颗出世的心去观想,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最好,也绝没有什么最坏,每一出都是人性最朴素的“对影成双”。
杨绛先生有语: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艺术的创作都需源于真实的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与深入,要如何去建立那些高屋建瓴的伟岸呢,苦难不应成为消费的对象,但是苦难绝境处折射出的人生百态,却可以指引我们层层叠叠的迷途。
这世间纷纷扰扰,总是有太多的牵绊扰乱我们原本毫无挂碍的心,在亦步亦趋的前路里,在枯藤昏黄的风霜里,与自己的价值观博弈,也许功成,也许落败。
正如那段触动无数人心灵的经典,像苍茫大海里一盏指路的明灯,照亮了多少“迷路”的旅人前行的步履,慰藉了多少内心孤独的灵魂,兜兜转转处寻回最真的此生。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