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理书架时,我发现小丫的一本日记本,是2011年的,那时她读一年级下学期,还是用铅笔写字。
随便翻开一页,就看到了这样一篇——
下午,我被选去参加口算比赛。
比赛中我认识了一个二年级的新朋友,她的名字叫朱婧。
我们俩坐在一起,我写完了比赛题目,可是收卷的时候,她还有三道没有写完。
这是初赛,我希望我俩都能通过,进入到复赛。
看了小丫这日记,我对往事也有印象,那时她参加口算比赛,10分钟200道题。为避免抄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选手穿插着坐,她一回来就跟我说了这件事,担忧朱婧没写完进不了复赛。
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就能让她为之操心,可见小丫心底柔软。只是最后也不知道朱婧进没进复赛,因为复赛她俩也不可能再被分为同桌,那是电脑随机派位的。
2
园区有个相熟的家长,他的女儿跟小丫同岁,今年高考。
高考之前,以及高考之后出分之前的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来我们家,大家一起聊聊相关话题,共同期待孩子们能考出理想成绩。
因为两个孩子就读的学校都是本市重点高中,而且平时成绩也都不算差,所以家长理所当然认为她们的高考成绩也会不相上下,都能考入双一流高校。
我们甚至约好了,收到通知书后一起去村委领取奖励,为了孩子读书,我们都把户口迁往本市,所以孩子一样享受户籍生待遇。
村里给重本的学生每人奖励一万二千元,虽然不多,但也是激励,何况这钱买普通的笔记本和手机也绰绰有余。
所以我们约定过,到时候带孩子们一起去领奖金。
3
然而高考公布分数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来过了,后来听其他熟人说,他家孩子考得不太理想,五百多分,无缘双一流高校。
我心里很是失落,就像小丫当年的心情一样,原本是希望有相同目标的人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而别人没有达到目标,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为什么会担忧难过甚至内疚不安?难道这就是同理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