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来促进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交际语言教学的拓展。
Skehan(1998)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分为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三个步骤。
任务前活动(pre-task)包括教的活动、意识提升活动和计划。任务前阶段的目标为重构,确定目的语和减轻认知负荷,采用的教学技巧为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做任务计划和教学新语言点。新语言点的教学是任务前阶段非常重要的活动和内容,为学习者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减轻其学习的障碍,从而为学习者顺利完成后续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任务中活动(while-task)包括执行任务、计划后续的报告、报告三个方面。这一阶段主要是设计多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习单元中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Skehan认为,执行任务阶段的目标是平衡发展准确性和流利性,典型的教学技巧为注意任务选择,进行交际压力训练。教师需要决策教学目标,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协调准确性和流利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发展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教师的参与度更高。
任务后活动(post-task)包括分析和操练。任务后的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为不鼓励过度流利性,注重准确性,采用的技巧为公开表演、分析和测试;任务后的第二阶段的目标为分析和综合的循环,技巧为注重任务的顺序性,甚至重复任务系列的训练。任务后活动的内容丰富得多,教师不但要考虑执行的任务本身的特征,而且还要重新回顾整个任务的执行效果,甚至包括是否重复和延展任务活动,以便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