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即“实事求昰”
西元3月24日,师闭门授课,讲授神龙一脉归極宗门鬼谷学派的道法推演。我习性疏懒,未作笔记。凭印象,核心内容,解析了“昰”字。后推演了神龙九变的格物方法。这些内容和我的自悟高度一致。我所未能悟及的,是古庸国时期,上庸、中庸、下庸三个国家构成了“联合国”,合称天庸或大庸。中庸是“联合国”总部,担负着因天授时,维和九州的使命。相传庸立于容成(庸成),后灭于楚。这是一段被中原文化遗忘了的历史,而在古庸国时期,中庸才是“中原”所在,为有别于后世的中原概念,我称之为中文化的发源之地。或者也可以说是天庸“中〞文化的发源地。天缘巧合,古庸文化的传承人田奇富老师,也收我为弟子,并赐学名熊天源。因此我对这一段历史,了解得比教科书上多了一些。
溯源朝宗,儒家的所谓中庸之道,其文化龙脉,一本于此。中庸古国的文明标准,才是中庸之道的真实面貌。那么,何为中庸之道呢?一句话:至诚格天。
这里有两处重点,一是至字,一是格字。易经上讲:“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什么意思?至日,指的是冬至这一天,古人对冬至这一天非常重视,天子有祭天的习俗,而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历法意义上,这一天也曾经被立为“元日”。其天文意义,是太阳所投射的光线,在南回归线上,会形成日中无影的天象。而在北半球,正午时,立竿见影,这一天阳光的投影是一年中最长的。也就是对称反演,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冬至,这并非玄理,而可验于圭表。
这一简单的自然现象,就是中华文明的开源代码:实事求昰。昰通是,两个字的内涵稍有区别。昰正子午,子午线在经纬坐标系中也叫经线,它是宇宙万物协同作功,在地表留下的瞬时射影。这条线射極而上,可遥指北辰。“易经”自旋,就有了球面纬线,也就有了东西时区。经纬交而相生位点,经纬分而地布宫格,天地诚不欺人,君子法天象地以移风易俗,中庸大有可为也。
所以“中庸之道”,在天垂象,在光阴似箭,在与时偕行,在天地人一昰同准。道可昰,德不孤,天下喆。
需要注意的是南、北回归线有波动幅度(大体在23⁰26’±1),所以不导入变量一定会有误差。中国古算学强调物数本一,观物候以知天道,要养成见物知数,见数知物的功夫。这样才不至于因算废理,也不至于心无成数。在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想要获得日中无影的效果,就要考虑圭表弦的三角函数,日晷的表针与圭表的弦线相位同准,每一天的正午时,都能看到“日中无影”的现象,而在自然界率先领悟这一原理的物种是葵花,它的向光性很强,所以花朵的盘面,能同准于光源的变化。这种自然智能令人类叹为观止,其实人类的一切智能都是自然智能的显化,只不过沿着用进废退的道路,一路狂奔…值不值得?有必要反思。
演易归極,云:易有太一,昰生两一,两一生四一,四一生八一,八一布九宫,一一昰消息。这是阴阳極子象数同准微积分,造端于弇兹,大成于伏羲,而中兴于当代。
易,本出自然,非因妄作。不失其所者久,师心自用者亡。文明的生命力,在其因于自然,自然原具生命,生命含藏宇宙、世界、价值,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二者宜喆抱。
抱一无离者圣,一取一舍者贤。生命有自由的爻界,爱情有闭合的空间,处理好相关事务,界定慧信愿行,六个字缺一不可。界定慧须与时偕行,信愿行须实事求昰。
这就扯远了,回到庸国话题,已有资料证明:庸国范围内的堵河流域,人们发现了三百万年前的“郧县猿人”头骨、十~六万年间的“郧西晚期智人”牙齿,而以霍山坡、黄土凸等为代表的堵河流域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表明庸国地区确实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