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元
No.115/第十一章/15-2
第十一章 外蒙部分王公提出撤治请求;陈毅与蒙方磋商撤治条件,功败垂成
第十五节北洋政府在京接待墨尔根堪布及嘉亨尊活佛;徐世昌大总统回复哲佛两封书信,劝其“安心修养” 、“静心修养” (2)
(接上篇)
附:陈毅在外蒙古任职期间,对保全国土作出的贡献
尽管陈毅在主持外蒙撤治上功亏一篑,但他在外蒙古任职期间,为保全国土所做的两件益事应值得国人记住。
(一)促成阿尔泰地区改隶新疆管辖,为中国在漠北地区保全劫后仅存的一块领土
陈毅任都护使驻库办事大员期间,两度向北洋政府建议,将阿尔泰地区改隶新疆管辖,史称“阿山改道案”。
阿尔泰地区位于阿尔泰山西南侧,其东北方向隔阿尔泰山与科布多毗连,西南方向与新疆交界,是新疆北面的屏障,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如果阿尔泰不存,则北疆无险可守,南疆亦处境危机。在清代大部分时间里,阿尔泰地区与科布多地区属同一行政区划。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决定实行科阿分治,阿尔泰地区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划。1915年6月外蒙自治后,科布多地区划被入外蒙范围,阿尔泰地区则由中国军队实际控制,成为中华民国一个一级行政区,中央政府设阿尔泰办事长官予以管辖。
陈毅就任驻库伦办事大员后,鉴于阿尔泰地处僻孤,形势要冲,既可屏蔽新疆,又可应援外蒙西路,尤其是沙俄虎视眈眈,而阿尔泰却无力自保,故力主裁撤阿尔泰地方,改为阿山道,划入新疆,自称“得保全一分即少损失一分”。陈毅于1918年8月呈文北洋政府,洋洋数千言,详细论证将阿尔泰改隶新疆管辖的诸多利处,以及阿尔泰目前状况下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北洋政府接到陈毅呈文后,却久未议决。1919年1月,陈毅再次呈文,重申前议。北洋政府经过研究,采纳了陈毅建议,于当年6月1日,宣布裁撤阿尔泰地方,将其划入新疆,次年改置阿山道。
阿尔泰地区改隶新疆对于巩固我国西北国防具有积极意义。如果说外蒙古最终独立是中国北方领土的一场浩劫,那么阿尔泰则是我国在漠北地区劫后仅存的一块领土。对此,陈毅的执著建议功不可没。
(二)组织协调中蒙军队收复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位于外蒙古的西北一隅,地处极边,北沿萨彦岭与俄划界,南沿唐努山与外蒙接壤,境内分布着克穆齐克旗、唐努旗等五个旗,在清代属中国领土,统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进入民国后,按照1913年的《中俄声明文件》和1915年《中俄蒙协约》的相关表述,唐努乌梁海属于外蒙辖境。但是,沙俄趁民国初年唐努乌梁海发生动乱,于1914年以“保护”名义加以侵占。
1915年6月,北洋政府任命陈毅为都护副使驻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12月初,陈毅到任,此时沙俄已非法占领唐努乌梁海一年有余。一年多来,外蒙自治官府外长车林曾与俄领事就唐努乌梁海争议数次,一直没有挽无救办法,最终盼望中国政府出面帮助。而沙俄侵占者在唐努乌梁海的种种暴行,已引起当地官民的愤慨,以致产生摆脱沙俄压迫控制,回归故国的强烈愿望。
1916年4月,进驻唐努乌梁海的俄方人员,再次强迫当地克穆齐克旗归俄方管理,接受俄方颁发的印信,并交出中国政府颁发的印信。该旗总管巴彦巴达尔呼立誓:一日存活,此印一日不弃。克穆齐克旗不甘于受俄人宰制,所以当听到中国官员到达乌城的消息后,该旗巴总管就特地密派代表前来,向陈毅报告俄人强占唐努乌梁海,扰害当地人民的情况,陈明巴总管及全旗官民仍怀内向之忱, 恳禀中国政府“念本旗为子民二百余年,速救危难”。 陈毅于1916年5月,将上述情况电告中央,认为若将此地争回,蒙方必愈感服,事关紧急,请中央政府饬令外交部向俄方提出严重交涉。同时,陈毅复函巴总管,对他仍怀忠诚,倾心内向予以赞扬,指示他“务始终抱定宗旨,固守印信,招抚旗众,静候政府办理”。
当时在乌里雅苏台城的中国内地商号,自清末即在克穆齐克旗贸易。1912年唐努乌梁海发生动乱,内地商人将货物寄存在巴彦巴达尔呼处返回内地。外蒙局势稳定之后,内地商人们返回乌城,并准备前往克穆齐克旗操理旧业。陈毅徇商人之请,发给他们护照,并函请巴彦巴达尔呼对内地商人妥为保护。
但俄国侵略者不容内地商人立足,将进入海地的华商驱逐出境。对此,巴彦巴达尔呼亦爱莫能助。陈毅接到被逐回的内地商人的报告,再次致函巴彦巴达尔呼,说明已将此事和巴总管的一片诚心报告中央政府,安慰巴总管,要他不必过于着急。同年6月,巴彦巴达尔呼拟具长篇呈文,详细报告俄人逼迫欺凌情况,请求政府迅速救援,并派掌理该旗旗务的大喇嘛达克丹亲自前来乌城递交呈文。陈毅当即转报北洋政府,并复函巴总管,说明中央政府已向俄国交涉,再次劝告巴总管,忍心耐守,静候交涉。
北洋政府无力阻止沙俄侵略唐努乌梁海的行为,但也不甘心承认沙俄侵占唐努乌梁海的事实。鉴于外蒙当局对沙俄侵占唐努乌梁海十分不满,北洋政府采取了联合外蒙自治官府共同对付沙俄的策略。时任驻库办事大员的陈箓就中央政府在唐努乌梁海设置佐理专员一事与外蒙当局达成了协议。北洋政府为避免俄人反对,取法清代乌里雅苏台将军兼辖唐努乌粱海的成例,于1916年11月,决定由陈毅兼任驻唐努乌梁海佐理专员。而陈毅接到此项任命后,却认为:沙俄驻兵于唐努乌梁海,中国以乌城佐理专员兼理唐努乌梁海的决定未取得沙俄政府同意,乌城佐理专员如前往办事, 沙俄必然阻挠,将来反生窒碍,故电辞兼理,请添设专员,否则缓办。北洋政府感到陈毅所言亦属实情,遂决定将此事与沙俄政府协商后再行举办。1917年2月,中国驻俄公使向俄外交部就添设唐努乌梁海佐理员一事进行磋议,遭到反对。
1917年5月,驻库办事大员陈箓因病辞职返京,陈毅继任驻库伦办事大员,于当年夏天从乌里雅苏台来到库伦。陈毅担任驻库办事大员以后,鉴于俄国国内爆发二月革命,沙俄政府已被推翻,其在蒙势力开始削弱,于是对唐努乌梁海问题的态度积极起来。1917年8月,他致电北洋政府说:俄国在唐努乌梁海势力空虚,该地俄兵统共不过百名,又非精练,建议中央改取强硬态度,一面质问俄国驻华公使,催令撤销无理行动,一面秘密选派专员,暂缓组织机关,由库、乌、科简拨卫队,以保护商贸为由,携同商民等前往,不与俄人冲突,一切事宜仍由政府解决。北洋政府惧怕与俄方发生剧烈冲突,没有采纳陈毅意见,继续通过外交途径与俄国交涉,要求俄方同意中国在唐努乌梁海添设佐理专员。但是交涉数月,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新旧两党在唐努乌梁海展开激烈冲突,当地人民饱受动乱之苦。1918年2、3月间,巴彦巴达尔呼再次派人前来乌城,请求中国政府设法救护该旗官民。北洋政府指示陈毅派人去唐努乌梁海调查,然后视情况再添设佐理专员。陈毅认为,先派调查再放专员稽延时日,故建议中央直接选派可任佐理专员之人,随带卫队,以调查名义,进入海境,如情况许可,即由政府明令任命为佐理专员。北洋政府采纳了他的意见,于1918年5月初任命前驻库大员公署秘书长严式超为调查员,率兵一连前往唐努乌梁海。严式超奉命之后,即在北京着手筹备。
不久,巴彦巴达尔呼向陈毅送来呈文,报告说:现海地并无俄官兵士,其乱民决不敢对抗中国,请政府俯念边民,速来援救。陈毅认为,唐努乌梁海一事延搁数年,迄未解决,正宜趁此俄国新旧无主之际,前往收回,若延误时机,后更难图,请外交部催严式超刻日起程。严式超遂赶往库伦。
唐努乌梁海有两个地方在战略上非常重要,一个是唐努乌梁海中部的克木必齐尔,这里是海地境内俄国侵略者的大本营;另一个是西部的加大,是克穆齐克旗总管驻地。陈毅与外蒙官府商定,分兵两路收复唐努乌梁海,西路由严式超率中央政府军一连向加大前进;东路军由驻库大员公署秘书黄成垿率中央政府军一个骑兵排及外蒙地方部队50名蒙兵组成,向位于唐努旗的克木必齐尔进发。另外,还有外蒙地方部队200余名蒙兵作为后援。
旧俄殖民势力闻讯后,千方百计阻挠中国进军。旧俄驻华公使和驻库伦总领事一再向北洋政府和陈毅交涉,指责中国违背条约。中方坚决驳斥其谬论。
黄成垿率领的东路军于1918年12月到达唐努旗,距克木毕齐尔俄军大本营仅两台地(约60公里),俄人不得不移军转守该地。黄成垿因兵单薄不便轻进,遂留兵驻守唐努旗,自己前往与严式超一路会合,向克穆齐克旗前进。1919年2月28日,黄成垿率先头部队进入克穆齐克旗总管驻地加大,随即遭到俄国侵略者袭击,士兵死伤10余名,部队被迫退回唐努山南。
加大失败后,巴彦巴达尔呼总管前来库伦,痛恳援救。陈毅与外蒙官府商定挽救局势的办法,决定增派外蒙地方部队300名官兵,并选炮手50名,会同中央政府军再次向唐努乌梁海进军。外蒙官府另派精通军事的玛克苏尔扎布为驻海大官。陈毅还与外蒙官府协商,发给克旗等地乌梁海人民一部分枪械,发动他们配合政府军作战。
年6月初,克穆齐克旗人民聚集数百人,持猎枪木械,将盘踞加大的俄国侵略者团团包围。严式超令卫队连迅速向加大进军。在中国政府军和克穆齐克旗人民的共同打击下,旧俄殖民势力死伤惨重,残敌乘夜逃走。6月23日,中国军队收复加达。7月12日,严式超来到加大,正式成立唐努乌梁海佐理专员公署。随后,玛克苏尔扎布率军消灭了沿途顽抗的俄兵,占领了俄大本营克木必齐尔。至此,被俄国侵占达五年之久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回归中国版图。
8月1日,陈毅致电北洋政府,报告收复唐努乌梁海。
在收复唐努乌梁海过程中,陈毅作为中央政府驻外蒙古的最高官员,承担了组织协调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