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元
No.23/第二章/4
第二章 民国创始,倡言五族共和;外蒙不附,贻害中国西北边局
第四节 外蒙库伦当局与中央武力争夺地盘,号令各处蒙旗归顺“大蒙古国”
(一)库伦叛军攻陷科布多,继而进犯阿尔泰,被中国军队阻遏
科布多位于喀尔喀四部的西面。清廷设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这一地区。受库伦当局宣布独立的影响,1912年春,科布多发生了由喇嘛丹必占灿等人勾结当地王公发动的叛乱,但被科布多参赞大臣溥润镇压下去。
与那位不战而走的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相比,溥润则是一位清亡之际极个别仍能忠于职守的朝廷命官。当奎芳逃至科布多城,前来投奔科布多参赞大臣溥润时,溥润怒而责之曰:“守土之臣,竟弃土地而逃,有何面目见人乎?”不纳。奎芳大惭而去。溥润全力加强战备,征调兵丁,严阵以待。7月31日薄暮时分,库伦叛军在沙俄的协助下向科布多城发起攻击。溥润不顾年迈,亲临城头督兵迎敌。科城军民众志成城,挫败叛军进攻,乘胜追杀10余里。8月3日,库伦方面又增调海山、陶克陶等率三千援军会同沙俄军官,分兵围困科布多。科布多孤城无援,弹尽粮绝,岌岌可危。当时北洋政府命阿尔泰办事长官帕勒塔和新疆都督杨增新派兵援救。8月18日,援科兵队抵达距科城15公里处,遭到俄蒙军队袭击而溃散,结果仅有30名残兵逃入科城。8月20日,城陷,溥润及城内部分满汉官兵、商民百余人在俄国领事的“调停”下撤离。海山等愤于该城抵抗,纵兵在城内肆意烧杀,城内平民多半遇难,科城几成废墟。
科布多失守后,蒙军继续西进,迫近新疆东侧的阿尔泰地区。当时,阿尔泰兵力薄弱。阿尔泰办事长官帕勒塔于9月1日急电北洋政府增援。袁世凯令新疆都督杨增新等派兵开赴察罕通古等处阻截来敌。察罕通古是科布多通往阿尔泰的必经之地。1913年7月,库伦叛军两次进攻该地均遭失败。阿尔泰得以保全。正当中国军队准备反攻,收复科布多时,沙俄出面干涉,以武力相威胁,强行阻止。由于当时沙俄军队已开进科布多驻扎,中国军队如果继续前进,必定会同俄军发生冲突,这是袁世凯最为担忧的。袁世凯最后只得撤回援兵。同年l2月,帕勒塔代表中国政府与沙俄驻阿尔泰领事签署了《阿尔泰、科布多中蒙军队驻扎界线临时停战条约》(简称《阿科临时停战条约》),阿尔泰战乱暂告平息。至此,库伦当局完成了对漠北除阿尔泰、唐努乌梁海之外地区的实际控制,大致形成今天蒙古国疆界。
(二)库伦当局号令各处蒙旗响应“独立”,归顺“大蒙古国”
1911年底,外蒙库伦宣布“独立”, 随即向内蒙古和呼伦贝尔等地蒙旗发出通告,号令响应“独立”,归顺加入所谓“大蒙古国”。截止1913年11月,已有众多蒙旗表示归顺。不过,大多数王公扎萨克并未付诸行动,而是对外蒙“独立”持观望、疑虑态度。其中,以“实际行动”响应库伦“独立”的主要有:呼伦贝尔额鲁特总管胜福、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前旗札萨克郡王乌泰、昭乌达盟扎鲁特左旗协理台吉棍布扎布等。
1912年1月,在沙俄的策划下,呼伦贝尔额鲁特总管胜福宣布“独立”,后归顺“大蒙古国”。胜福被哲布尊丹巴封为贝子,委以“呼伦贝尔统辖大臣”。史称“呼伦贝尔独立事件”。
8月,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前旗札萨克(旗长)郡王乌泰,响应库伦号召,联合周边三旗蒙古王公,宣布“东蒙古独立”,投归“大蒙古国”,与中国永绝。乌泰本人被哲布尊丹巴封为“和硕亲王”,并被委任为“进攻中华民国第一路总司令”。乌泰拼凑三千多人马,会攻洮南府。史称“东蒙古独立事件”。
同月,昭乌达盟扎鲁特左旗协理台吉(副总管)棍布扎布表示归顺“大蒙古国”,并率众占据开鲁县。史称“开鲁之乱”。
(未完待续 )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文元和他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