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

作者: 蛮子123123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19:27 被阅读1334次
    当我们老了……

    文/蛮子

    01

    春节之后聚会,见到了已退休几年的某局长。大家甚为诧异:你不是去北京的女儿家过年了吗?这么快就回来了?

    他苦笑道:我早就想跑回来了。

    可能是戳到了局长的痛处,他历数了在北京过年的尴尬:房间小,三代人居住诸多不便;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你早上想早起,子女难得休息要贪睡;与子女交流也有代沟。做父母的总爱啰嗦两句,子女嫌唠叨。常常是你说得正起劲,子女却置若罔闻转身离去。

    有人调侃局长:应该在孩子附近再买一套房。局长苦笑:那谈何容易?再说,即使有了房子,住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把人憋死呀!

    局长的话引起了一桌人的思考:我们现在身板硬朗,能跑能走,以后年龄再大些,跑不动了,去哪里养老?

    02

    “养儿防老”,是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我们这一代,就是按照这个传统的养老方式承担着照顾陪伴老人的责任。

    原教授高考离家,一直在外地工作。80多岁的母亲独居村里,他常常分心、牵挂。他也曾把母亲接去小住,没过几天,母亲着急上火,非要回来。考虑到母亲年老体弱需要照顾,他出钱让弟弟在县城租了个房屋,由弟弟招呼母亲,才放下心来,安心工作。

    我有个朋友,姐弟四个,父母先后卧病在床五年。虽然雇了护工,但离不了子女照看。好在四人轮流排班,虽然各自家务、工作繁忙,但人多好调剂,总算熬了过来。

    我们这代人,兄弟姐妹多,共同分担赡养老人的责任,负担还不算重。而那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养儿防老”,对他们就是奢谈。

    03

    一对年轻人,你父母、她父母,四个老人。激烈的社会竞争,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让人喘不过气来。不是儿女不孝,有心孝敬,但力不从心。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对科技工作者夫妻,事业成功,儿子优秀,积蓄可观,应该说人生圆满了。

    儿子名牌大学毕业在北京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在父母的资助下,结婚成家,购房买车。

    这对夫妻刚退休时,身体尚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很是幸福。年龄大了,身体问题频现,心烦事接踵而至。

    他们曾在儿子那里居住,拥挤,不方便;在儿子小区附近租了个房。儿子常年早出晚归,周末还要打理小家庭的事情,也是一周或半月才能见个面;试过找保姆。应聘时说得天花乱坠,三天不过就原形毕露了。他们更换过四个,现在确实对找保姆丧失了信心……

    直到一天夜里,丈夫心脏病发作,妻子找邻居帮忙拨打120,丈夫被送到医院抢救。次日,邻居来询问情况,发现妻子也躺在地上,赶紧送往医院。

    儿子儿媳获悉,急忙请假赶回。刚陪了几天床,单位召唤,等不及老人出院就要返京。让人心酸的是,老夫妻二人躺在一个病房的两张床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病殃殃地对望着。

    “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世间的事没有对错!无奈的是:忠孝难能两全!

    04

    子女无力照顾,养老院应该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但大多数人对于养老院都是有些抗拒的,那些所谓自愿去养老院的,也是无奈之举。

    一位退休作家在即将去养老院时写出了大家的心声: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当生活不再能完全自理,而儿女又工作忙碌还要照顾孙子,无暇顾及我时,这似乎成了我唯一的出路。

    一同事早年丧父,母亲独身多年。前些年母亲能生活自理,近年来连饭都吃不到嘴里了。同事与妻子都上班,还要接送孙子,给孙子辅导,在朋友建议下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她却待不住,同事前脚走,她后脚走。同事哭笑不得,只好与几个姐妹商量,由他给姐妹们出工资,由姐妹们轮流照看。

    一邻居也是单身一人,连续换了三个养老院都不习惯。儿子儿媳要上班,不可能总陪着她。每天太阳出来,老人拿着板凳孤单地坐在小区门口,呆呆地地看着过往行人,等着家人回来。

    05

    有位领导退休多年,过去发挥余热在企业与社会兼职,心态年轻,身体健康,周围人都很羡慕。

    今年春节我去拜访,发现他激情不如从前了。他告诉我,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感到孤独与寂寞。你想说话的人,人家没时间。能与你说话的人,你与他没有共同语言。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有个场景:苏大强对保姆小蔡心生爱意,想与其结婚共同生活。苏明玉识破小蔡图财的把戏后,与二哥苏明成一起制止父亲。苏大强发火说:小蔡即便拿我一点钱我愿意,他能陪着我,体贴我,照顾我,你们谁能呢?

    苏大强的话震惊了这对兄妹,他们以为买了房子、给了生活费就是孝顺,却不知道父母更渴望的是亲情和陪伴。

    后来苏大强患阿尔兹海黙综合症常常走失,女儿苏明玉毅然辞去刚获任的总经理职务陪伴父亲,感动了所有人。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母亲罹患失智症,在母亲跨入90岁时,她决定辞职以更多时间陪伴母亲走人生的最后一里路。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苏明玉是销售总裁、总经理,龙应台是作家、部长,他们已经有相当的财富积累,辞得起。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对父母说:我们都不去工作,二十四小时在家守着你们,咱们全家去喝西北风?

    06

    去年,我随朋友在成都考察了一个中高档的康养中心。

    市郊外,湖水畔,坐落着十几棟别墅型建筑。每棟内有标准间、单间、套间等各种房型,房间都有卫生间。住客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价位不等的房型。别墅中间公共区域有棋牌室、洗衣房、公共食堂,对需要特殊服务的老人有专门的护工。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

    在这里,我见到一位百岁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他性格开朗身体尚好,与护理人员和其他住客都很熟悉。我们提出与老人照相,老人还举起两个指头摆出个胜利的手式。

    老人说,居住在这个大家庭他很愉快,很舒服,子女半个月来看望他一次,见他开心,子女们也很放心。

    最近网络有条新闻,老两口1000万卖了上海市中心的房子,开启常人不敢想的养老计划…

    “女儿生活在国外,将来养老靠谁?不要等到不能选择的时候被选择,那会更痛苦。”

    冉先生与女儿商量,卖掉了名下唯一的房产,得款约1000万,然后首付500万和市中心一个高端养老机构签订长住合同,和自己的前半生来了一次空前绝后的断舍离。

    这里交通便捷,离自己原来生活的圈子不远,原先生活的节奏并不会因此有太大的变化。抛开一日三餐、房屋漏水、电器罢工等一些日常琐事后,老两口终于开启了看看书、练练字、写写东西、锻炼锻炼身体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如果再有突发的病痛,这里24小时的医护服务和医院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心里有底。

    而更新潮的当属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奶奶Lee Wachtstetter,首创邮轮养老先河。她卖掉了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直接把所有家当搬进邮轮,一住就是8年。

    她把邮轮当成自己的家,不出家门就完成了环球旅行,航线去哪不重要,最重要她一直在路上,遇到好玩的地儿就下船走走,不好玩了就待在船上做自己的事情。

    多数人所以不选择社会养老,撇开经济因素来看,子女认为把老人送出去是不孝敬,怕遭世人耻笑;而父母不愿意去养老院,是割舍不掉亲情,舍不得花钱消费。

    白岩松曾说过:“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断舍离,不省钱,为自己而活。相当多的老人没搞明白!

    07

    仔细想想,个人有各人的情况,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养老模式多样,不可模仿复制。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养老要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体,靠自己内心的充盈!

    当我们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老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j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