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三天,对面办公室的吴妈,跑到我们办公室询问刘妈,关于开学给老师包的事情,这是一周之内的第四次。
吴妈家孩子开学读初二,刘妈家孩子开学读初三,两个人属于惺惺相惜,因为孩子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
两人先是讨论包多少,包给哪几个。
我嘴快插了一句,1000还不行吗?两个人同时摇头,说出当下流行的做法:现在幼儿园都这个数了,作为初中生,怎么也得两个数。也不能攀比,有钱人都送到五个数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能一样多,乖乖,这样吃不消。话又说回来,过日子自己省点,该出手的时候不能抠抠索索。
两个人满脸愁容,反复讨论,又把道听途说的消息拿出来反复对照,哪哪送多少,越说越离谱,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往外砸钱谁都心疼。
这样的聊天,她们持续了几天,常常有其她宝妈参与进来,这样的话题热度很高。
我是姑妄听之,世态百相,我不了解的行情,真真假假,最好不要参与讨论。
昨天上午,话题内容发生改变,但是宝妈们脸上的焦虑却有增无减。
半天时间,她们基本都在评价任课教师的资质、水平与能耐,好像毕业不久的老师稚嫩得一塌糊涂,没有个特级职称似乎就不配教她们孩子,否则大概率误人子弟。
除此之外,她们还打电话,询问熟人家孩子所在班级任课老师的配置情况,然后对此进行评头论足,非把任课老师的基本情况摸个一清二楚不可。
置身这种氛围,如果我有孩子在读,也得焦虑不安,幸亏我儿子已经成年。
我是个懒惰的人,也是个不求上进的人,儿子从幼儿园读到高中 ,除非儿子犯错学校要求带家长,我才会不情不愿地找老师,谈完话认完错就走人,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耐一无所知,也无意打听与置评。
显然,我远远地落伍了,所以我儿成不了出类拔萃的人,只能混个中不溜秋,跟他老娘老爸一样,马尾串豆腐一一提不起来!
当然,这并非全然没有益处,至少我没有滚油浇心的焦虑与急躁,每天鸵鸟一般自得其乐地过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