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新译...
《道德经》徳篇第八章(原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徳篇第八章(原第二十八章)

作者: 李明热情似火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1:30 被阅读4次

第五十三章

有德乃足  天下溪谷

(原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解】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雄,雄强,代表阳性的、看得见的、吸引眼球的;雌,雌柔,代表阴性的、别人看不见、不被关注的。溪,指低洼之地,代表着需求。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2、常德不离:永恒的德行就不会离失。

3、复归于婴儿:回归至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4、式:楷模,关键点。

5、忒:过失、差错。

6、复归于无极:意为掌握了天机,即太极的两种力量都被把握。

7、谷:深谷、峡谷。比喻胸怀广阔。

8、复归于朴:朴,朴素,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9、器:大器之材。关键时刻显示出器的面向。

10、官长:百官的首长,领导者、管理者。

11、大制不割:割,割舍。完美的制度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适用于所有人,用每个人或物之所长,让凡人活出圣人的状态,让凡人具备圣人的能力。用大制、用大器创造一个自动化的系统把问题解决,无需再改造人。

【释义】

知其雄,守其雌,指做事前的第一要义:一不做。为何不做?雄者,有人做了我们要做的,我们不做。我们做什么?做雌,做天下溪,让天下替我们做。就像婴儿一般,啥也不做但他做了雌,他人围绕其做。这一不做,就是常德不离。知其白,守其黑,指做事中,要做他人不重视、不屑做或难做、做不好的,众人不愿、不能之事、反而决定了整件事情成败的关键点。把握了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掌握了天机(太极两种力量都被把握)。知其荣,守其辱,讲的是事情成了之后,不求其名,圣人享受过程,注重实质(把握自主权),宁愿世人不知其名(因为内在有力量),做个平凡普通之人,这种人内在德性具足。这些有德之人就散落在世间各地,只有圣人才能认出他们。当他们才能展现出来,每个人都可以独领一方。万事万物皆有长,皆有为圣人所用,故大制不割。

【释意】

德做事有三种状态:

第一,做事之前,常德不离。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溪为天下需)。有德之人关注集体意识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集体意识不需要的,有人做且做得很好的都不做,没有人做而你可以做的,有人做但做的一般的,你可以站在他肩膀上,做得更好。做天想做的事情,一切轻松显化;若因缘不具足,就不做。

第二,做事之中,常德不忒。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众人关注如何显化,有道之人关注DNA如何创造完整,并处于把握之中。黑是雪中送炭,白是锦上添花。知白守黑,黑是其中的关键点,做黑,就是执其柄,把握了成败的关键。做黑,天下莫与之争。

三、做事之后,常德乃足。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辱,藏的意思。这个词为中性,由你的状态来决定,你是金子,辱是保护;你是垃圾,辱揭开则是自取其辱。荣,名利归属。做事的结果只要“知其荣”的人认可即可。正所谓,太上,不知有之。

《道德经》徳篇第八章(原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徳篇第八章(原第二十八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徳篇第八章(原第二十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z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