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221536/a0bf5f1e2d53ae8f.jpg)
【原文】: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直译】: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的去攻击他吧!”
【浅析】: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个非常正直,知礼懂礼,不越矩的那么一个人。
公元前562年,鲁国的三家将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全部都给瓜分了,季氏分得了其中的三分之一,而且用封建制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当时的奴隶制的剥削方式。
然后又在公元前537年,鲁国三家有第二次的瓜分,这一次季氏分得了其中的二分之一。
由于当时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他们很快就富了起来。那么,作为孔子的学生的冉求,当时就帮助季氏去搜刮民民脂,帮着季氏积敛钱财。
后来孔子知道以后非常的生气,所以对他的学生们说,以后不再承认冉求是他自己的学生了,不仅如此,他还主张让其他的学生去敲锣打鼓的声讨冉求。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孔子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他做起事来从不寻私枉法,不会因为是自己的徒弟就可以肆意妄为,另眼相看。相反,如果他认为做的很过分,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么优秀,都会将你逐出师门,这就是孔子!
【原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yan四声)。
【直译】: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浅析】:在这一章中主要讲的是,孔子认为他的这些个学生性格都各有所偏,不符合中庸之道,所以必须要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加以严格的纠正,这无疑也表达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对他的四位弟子高柴、曾参、子张、子路的评价,都非常偏重于他们每个人天生的气质和个性。
高柴天生就比较愚笨,不会灵活变通;曾参迟钝干什么事都比别的弟子慢半啪;子张偏激做事比较左,有点极端;子路天生鲁莽,做事不过脑子。
其实说白了他们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各自缺点的普通老百姓,如果不进孔门,他们的一生也就跟我们一样,平平淡淡的活着,但他们在孔门受到孔子的教导以后,都各有有了一番长进。
对比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真正的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改进,不去放任自己的个性,懂得收放自如,懂得转变思维,取长补短,相信我们通过学习改进,也是可以大有长进的!
《论语》今天就学到这里,最后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友友加入我的简书会员,让我们一起在简书开心的学习、分享、交友、玩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