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一辈子都在寻找劳与逸的平衡?闲的时候觉得明明有力量而不去贡献,会不会遭到报应?忙的时候又连陪伴家人的时间都没有了。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
这里面没有权威的参考书可言,有的书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有结果;有的书说“别在最应该努力的时光选择安逸”,毕竟可努力的时间不多,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两者站在不同的角度,都对,只是适用的人不同而已。对于一个在家啃老的青年来说,必须出去奋斗的;但对于一个长年在外应酬的中年男人来说,还是有必要回家休息一下,陪陪家人。
这里面有没有一个适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工作时间分配模式,使得在努力拼搏的同时,又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一些闲暇呢?在逆行的两个月中,阅海人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运用心理学和营养学的知识,可以找到一个有意思的答案。
这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的分类:
一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代表作品是《梦的解析》;
二是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代表实验是蛙跳反应;
三是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就是这位马斯洛。
三个学派各有优劣,因此一直并存。在实际应用中,三者有不同侧重,分别应用于分析、治疗及预防。
作为营养师,同样有着预防功能的人本主义自然深受阅海人家的喜爱,这个“需求层次金字塔”能够有效帮助我们调整生活/工作的时间分配。
这个金字塔很直观,很好理解,从文字就是扩展里面的内容,我就不再解释。我们之所以觉得劳逸不平衡,很多时候就来源于第五层需求(自我实现)与其他需求的不平衡。先实现下面的需求,同时别忘记第五层需求,所有需求都能兼顾,那么生活、工作都能觉得充实。历史上记载的很多艺术家,第五层需求很发达,但没有下面几层的基础,一生穷困潦倒,为身边人带来很多麻烦。而另外一些工作狂,整天为了下面几层的需求忙碌奔波,但却十分空虚,因为欠缺了第五层需求的满足。这些都是第五层需求与其他需求不平衡的表现。
这就和我们的“平衡膳食宝塔”一样,我们不能只吃顶层的油、盐,但若食物中没有油、盐,就失去了很多美味。
因此,我们在先努力工作,赚取生活必须费用、赢得一定安全需要的同时,必须要留给自己实现自我的时间。简单的公式就是,排除吃饭、睡觉等时间,一天共有15小时,按照1:2:3:4:5的比例简单分配在各个需求层次中。日常的工作时间基本已满足最后两个需求,以及社交需求中的部分。剩下的时间,需要我们多陪陪家人,至少留下1个小时给自己,阅读、运动,多充电。能够自我实现的人,基本上都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当每一天都能涵盖这五个需求的时候,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