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文章鼓励人们自信。比如用吸引力法则、用个人魅力说事。可我还是不甚自信。一生如此,要改也难。看着那些小孩子们活得恣肆张扬,很有几分羡慕。我经常自省,与别人相处时,看着别人不爽了,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惴惴不安。很多时候负面暗示,无中生有,自我折磨。为友人多番讪笑。我的忘年交、自带欢乐小宇宙的90后瓶子姑娘,急得直跳脚,“你都这么厉害了,还不自信,你让我们怎么活啊?”而我竟大为兴奋地让她举出我的厉害之处,于是她说出:“一二三四五……”我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可是这些对我来说都很平常啊!远远不够。算什么呢?我对自己的不满意之处多了去了。有很多想读的书因乌龟爬行一般的阅读速度只能躺在书架上,想画画却不知怎么一拖再拖,写作的事只当成灵感来时的小孩子玩耍,在身体锻炼方面的一些想法也只限于每天走走路……太多的想法一闪而逝,并没有抓住施行。总觉得在虚度光阴。而年华不敢去想了,它像是警察穷追小偷,步步迫近,逃不掉的。优雅地散步在时光中,于我并不真的存在。虽然每天都在自由自在地散步,细想却总是惶然。平日里之所以经常转发一些励志文章,尤其爱转发那些高龄人物自强不息的励志篇,实在是给自己打气。可无常随时会到来这事我也明白,每天都说“活在当下”。
这份不自信究竟来自哪里?我经常自问。我可以找出好多历史渊源,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很可以解释一番。比如来自小时候家庭社会时代的种种因素,来自先天的身体纤弱与内心敏感,来自文学作品中很多哀而伤的爱情熏陶………早年最是与林黛玉心意相通。即使到了后来,三毛、西蒙波娃成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精神朋友,回想起至今大半生经历过的坎坷与美好都化作了精神财富,而当下的生活更如闲云野鹤、称心如意,人们所见的我神采飞扬……但在心灵深处,那份孤独与不自信仍是不能脱离。并非因为我一向不融于主流社会。至于边缘于社会、远离世俗功名,那是我所乐意的。
还有呢?说自己是个极少世俗欲望的人,但很多时候却依然会痛会激动会自责。全然接纳自己总也不成。对于此生的追寻越来越走向生命本体,本体竟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明明自性就在自己身上,而我要寻找它到何时?明明色空俱在,而我为什么不自在?那么我只好继续读书,行路,看山看水,与大千世界交觥。
90后的孩子们爱说“管别人怎么说?自己爽了便是”,我总也做不到。不是在乎别人怎么说,而是在乎心中的那份安宁。
清晨信笔由缰,胡乱思想。抬头看天气晴好,想到今天要早点出去买菜,还要去林间散步,去打山泉水……于是收起臆想,出门去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