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K12教学产品研发
面对不同地区教学,相同课程的产品需要差异化,这一仗该如何打?

面对不同地区教学,相同课程的产品需要差异化,这一仗该如何打?

作者: 流萤edu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23:14 被阅读4次

    一、问题的提出

     在阅读今年出版的《教育培训行业这一年·2018》这本书时候,在学而思培优和精锐教育两个公司的故事里,都提到了相同的一点,就是随着公司的地域性扩张,在教学产品上出现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瓶颈。具体来说,一个地区行得通的产品,到另外一个地方就行不通了。原文是这么说的,我把两段话引用出来:

    白云峰坦言:“原来学而思培优就是一个结构相对复杂的产品,它涉及12个年级,19大产品线。现在又增加了两个维度,这个管理的复杂程度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相当于每增加一个维度,变量都是A乘B乘C,还要加上地域和学科。并且我们又是一个大后台、矩阵式管理,由中央提供产品线和支撑力。产品上的复杂程度和地域扩张的节奏之间,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是前所未有的。”

    ——《培训行业这一年·2018》,新华出版社2018年12月版P48

    精锐在服务模式上做足了准备,但在教研上,精锐缺乏对人教版的探索,跨地域差异大,沪教版在北京很难落地。

    ——《培训行业这一年·2018》,新华出版社2018年12月版P66

    就教学而言,要面对的其实是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孩子,就算是在同一个知识点上有问题,其根源也可能是不相同的。而班课却是提供一个完全相同的学习内容和过程。那么教学如果要跨越地区,就更加复杂了。地方不同,其考试点会有很大不同,孩子们的程度更加有差异。在一个地方是符合规律的教学产品,到另外一个地方,就变成了超纲了。那么,面对这个情形,该如何破解。

    学而思发展到后来的模式就是中央集中管理,由中央给地方提供课程、教学、资源等支持。学而思培优的模式后来也成为其他培训公司追随的模式。这个问题因此必然是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说任何培训机构在扩张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

    这个点引发了我比较大的兴趣,因为恰好与我在做互联网教育产品时候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所研发出来的一套课程,该如何面对不同教材,不同考点,不同能力,不同进度的孩子?

    这个问题,我其实是没有答案的。但是我有一些思考,不知道这些思考是否正确。在这里写出来,跟大家进行探讨,欢迎拍砖。

    我想结合我进行语文教学的经验来谈。

    二、我的教学成长经验

    初始阶段——就题讲题

    在我最初进入到教育培训行业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语文题目,往往是就试卷讲题目,一张一张试卷地讲,后来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因为试卷不同,题目是有差异的;即使相同类型的题目,选文不同,答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出来的提分效果不是特别好。

        随着公司教研探讨各个题目的答题思路,慢慢的积累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题目以及对应思路。

        但是,这样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备课量特别大,每个学生都要重新备课,预备他们的进度以及要点。于是,我开始自行摸索,由此进入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模块化

    在这个阶段,我开始把同类型的题目汇编到一起,相同类型的题目分难易程度编排到一起,并都来那么2-3篇文章。通过这样的思路汇编了题目并拉开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后,确实能够减轻备课压力,而且可以根据初步对孩子的判断,来挑选最适合他们程度的题目来讲解。

    这个方法应该说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因为确实是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分数。但是时间长了会发现一个问题,对于一些程度比较差的孩子,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他们不能背下几十个答题思路;二是一旦题目稍微变动一点点,他们就有可能将题目答得有点偏差,导致丢分。

    因此,我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让他们不用背这么多的答题思路,但是能够把题目做得更准确呢?这个探索,让我的教学进入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抽取底层逻辑,以简驭繁

    第三阶段是什么意思呢?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我会去思考现代文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所有这些考题背后所对应的底层的思维点是什么?

    随着自己的思考和阅读,慢慢地发现,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考察的其实就是知记、整合、推理、评价、鉴赏等能力。找到这些能力点以后,我开始将第二阶段的体型再次归类抽象,找到看似不同题型背后的共同点是什么。然后试着让孩子去理解这类题的意义,从而推理找到解决办法。

    所以后来我讲的题型非常少,但需要孩子们理解。一旦他们理解,阅读丢分就会很少了,而且这样的方法他们可以从初中用到高中。这套方法,也在另外一个城市使用过,同样有效。

    三、问题的解决思路

    描述我个人的语文教学经历,其实就是想要回答前面我提出的那个问题:所研发出来的一套课程,该如何面对不同教材,不同考点,不同能力,不同进度的孩子?

    首先来讲,一套课程出来,真的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所以说,前面那个问题是无解的。

    然而,我们来想,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程产品既然应该是差异化的,那么它就应该符合某个地区或者说某个类型的孩子,能解决他们的痛点问题。因此说,课程不应该是课程研发人员要做的最终的东西,那个只是呈现或者说包装出来的东西。

    要包装出这个东西来,打包进这个课程里面的内容,就应该是研发人员研发出来的一个一个基于底层逻辑的东西,这些东西内在会形成一个个有梯度的知识链条;所有的知识链条串在一起,就能够编出这个学科的知识网。这些由底层逻辑形成的知识点汇总出来的知识网,应该是大于某个地区、某个年级的知识需求的。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地区、什么程度的孩子都应该能够支持的。

    而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课程,应该就是基于学科的特点、学科知识内在的序列、当地或者所在年级孩子们的需求,从底层逻辑知识库里面挑选然后组装起来的。

    四、技术上的难点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一线教学的老师而言,他们熟悉学生,熟悉考试。但他们看到的往往是不同地方考试的不同点,范围不同、侧重点不同。他们缺少一个理性的、能够抽象思维的角度。所以,只能用繁杂的方法来讲学科知识。

    而有理论修养的大师级别的人物,往往没有具体从事相关教学工作,不懂学生,不懂考试,很难把他们的研究与思考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因此说,需要教研人员抛开应试的思维,抛开已有的讲解知识的思路,去寻找每个学科底层的逻辑是什么。找到这些东西,结合理论和实际教学需求,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知识库,因此来支撑不同地区教学、相同课程产品差异化的需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不同地区教学,相同课程的产品需要差异化,这一仗该如何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r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