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拆解】——以长视频的C端产品为例,用波特五力法进行分析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有了供应方后,就一定有需求方,就是购买者。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就有讨价还价的力量:
1)购买者的总数比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比较大,占据了卖方销售额的很大比例。这时,购买者会出现“客大欺店”的情况。
2B感觉好像没有2C那样的风起云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普遍化的标准来说,很多2B的业务,都处于第一条的情况——购买者的总数比较少,2B一定是比2C少的,2B是一个人群的特征,而2C是一个人口级别的状况。但是2B的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很大,一单下来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单价,会占有供方销售额的很大比例。
很多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不会有人去投资,它们有很好的利润和收入,但是没有人去投它们?因为如果它们服务了几个大客户,而这几个大客户已经占到了其收入的很大比重,这就意味着它会被这些大客户/购买者牵着鼻子走。
而C端,对于一个大型的网站来讲,一个、十个用户走了,甚至一百、一千、一万个用户走了,都不是一件特别恐怖的事情。因为所有的压力、所有的收入,都被分摊出去了,这就是为什么腾讯会被很多分析师认为是非常好的一个业态,因为腾讯绝大多数的收入都来源于C端,通过游戏、会员、QQ秀等。
2)卖方的规模比较小。卖方是一个小公司,而客户是一个大公司,也是“客大欺店”的状态。
3)购买者所购买的服务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如果这个产品越标准化,其实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就越强。因为多个卖主卖的东西,事实上是一样的,品牌在其中起到的价值非常非常少。
可能出现的的状态:非标准化的产品,eg. 奢侈品、高端的定制产品,一定是购买者没有议价能力。天下独有我这一份,我就拥有了定价权。但如果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标准化产品,eg. 塑料盆,没有任何品牌的概念,它只能在超市里放着,用户随便看到价格、大小、颜色差不多,用户就直接买了,所以购买者的议价能力非常非常强,甚至如果在地摊上买,都可以直接讲价,即用户可以向多个卖主去买这个塑料盆。
总结:
1)to B大客户模式——企业比较困难,必须去求着这些“金主爸爸”;
2)客大欺店;
3)塑料盆状态。
新进入者的威胁:
时时刻刻要去防范,我们现在做的业务,突然之间杀进来一个很强的竞手,直接把我们灭掉了。
各个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规模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威胁来自不同的方面。1)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此时是行业接受度比较低的情况,商业公司整个的不确定性会很多;进入成长期之后,收入流水会非常快速的增长。
此时的威胁来自于:
第一,其他的初创公司,看到这里有肉,就一定会有一大群的人(野兽)冲过来,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无法避免这样的状态。
第二,BATJ,也很有可能会杀进来。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拷问自己,我们做的业务,如果BATJ进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2)成熟期:行业已经变得非常成熟,里面的市场份额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甚至有一点儿开始进入到衰退期了。
此时威胁来自于:
第一,BATJ永远存在,它们永远会看到盘子里的利润,任何一个千亿级以上的盘子,BATJ一定会存在。例如长视频行业,百度有爱奇艺、阿里有优酷、腾讯有腾讯视频、字节跳动(今日头条)非常想对西瓜视频做转型。
第二,传统企业转型,现在做的互联网都已经不是纯的互联网了,eg.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并不创造新的业务模式,而是把传统的业务互联网化。某种意义上来讲,长视频就是在革传统电视台的命,因此传统的电视台、传统的节目制作机构,有可能转型重新进入到行业里。一半传统行业的根基+一半互联网化。当传统企业看到这种情况,甚至传统企业就是我们业务的前端供应方,此时如果它们杀进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针对长视频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情况:
1)长视频行业有其高度的特殊性,其牌照的问题很重要,导致行业进入门槛极端高,连BAT级别都面临这个情况,所以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2)行业高度成熟,BAT完成了产业布局,J在短时间内无法发展长视频业务(因为牌照的原因)。
3)唯一的新进入者可能来自于相对传统行业。芒果、咪咕都已经做成功了,其他电视台历史上有的已经做过一些、有的失败了。
替代品的威胁:
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会产生新一代的产品,即替代品,从而产生相互竞争的行为。替代品的竞争会以以下的形式来去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关系:
1)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会存在能被用户更加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这个替代品进来了,传统本来能挣钱的东西,用户不再买以前的商品,而去买新的替代商品了。
2)因为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变得更加有特色。
3)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到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而变化。
马云说过一句话:最可怕的一件事是,举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
这其实表达的是一种恐慌,“望远镜”是里面看得很远,但我们框外的视野却被镜筒挡到了,这个外框造成了我们的“灯下黑”。有的时候,威胁就在身边,但是我们却充耳不闻,这个时候是最可怕的。那么这种降维打击,有的时候就来源于此。
这组数据,2018年2月15号是做视频行业的人永远铭记的日子,长视频(综合视频: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等)的DAU,永久性的被短视频彻底击穿了,现在长视频的DAU与短视频的DAU,这2个数据已经相去甚远。(长视频不是不增长,是一直在缓慢增长)
长视频 VS 短视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状态呢?
一开始,长视频似乎认为短视频跟自己走的不是一个赛道,但是到击穿之后,才慢慢领悟到一件事:用户要的是什么?用户要的不一定是要去看明星、看电影和电视剧,用户要的是消费时间,用户需要把自己闲暇的2-3个小时,通过一定的方式消耗掉。用户可以去看《甄嬛传》,也可以去抖音上看小姐姐,也可以去快手上看老铁666。
时间,是一个行业、企业最终极的一个竞争要素。当DAU都已经不再是企业争夺的东西时,因为DAU可以重合,一个用户一天可以使用多个App;TS(Times)开始进入到一种此消彼长的竞争,因为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2个小时用来看长视频,用户就未必会去看短视频了。
在这种状况下,就会出现:打着望远镜,没有看到竞争对手。因为自己的行业还在去拼死搏杀,在自增的状态下,其实是被另外一个行业在中途直接一刀斩落于马下。这是最可怕的。
我们要去思考一件事:在做自己行业的分析时,我们的行业是否也可能被一个门外的野蛮人,一刀砍成类似长视频行业的样子,直接把我们的用户通过另外一种方法、一种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式击穿掉。
所以,错位和降维打击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
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1)这里才是融了多少轮、多少钱,公司多少人,多少收入和多少利润率的比较。
2)还包括运营方式,以及核心资源等。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