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闺蜜小文这两天闷闷不乐,好像有什么心事。细问之下,她才吞吞吐吐地道出原委。
几年前,她初入职场,由于缺乏经验,能力不足,工作出了点小纰漏。
正当她一筹莫展时,朋友介绍她认识了业界的一位前辈。前辈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鼎力相助,最后,此事得以妥善解决。
小文并非忘恩负义之人。事后,她专程带着礼品到前辈家拜谢,态度十分诚恳。
当然,那个朋友,小文也是备了厚礼的。
此后,那位前辈两次出差路过此地,小文都热情招待,临走还不忘送些土特产。
知恩必报是应该的。小文解释说,问题是前天朋友电话她,那位前辈过几天又来本地出差。朋友旧事重提,暗示她,人家以前有恩于你,此次前来,万不可怠慢。
从此,朋友口中的前辈就成了小文心中不大不小的心事。
按朋友的逻辑,一次受惠,终生还情。已经拜谢三次了,眼看又来第四次。每次都是真金白银的花出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2.
无独有偶,同事大林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大林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入职没几年,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升职又加薪。
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职场上,可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伯乐的。逢年过节,酬谢伯乐自然也是必须的。
本来这是件高兴的事,但他高兴了没几天。
原因是,那个提携他的上司多次在各种场合,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及此事。言外之意,知遇之恩重于山,无论何时不能忘。
这件事让他很压抑。他说,这个人情,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
直到去年,那位青眼他的上司因公调离,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3.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跟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人生路上都有遇到困难,求助他人的时候。
“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老祖宗的这些古训,我们永远不敢忘记。所谓“得人好处千年记,得人花戴万年香”,更何况,知恩图报也是做人的本分和美德。
但万事都有个原则和分寸。如果因为曾经有助于人,就高高在上,贪得无厌,难免有敲诈勒索之嫌。也使得“助人”这件好事失去了应有的乐趣,背离了助人的初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些话语可不光是嘴边瞎嚷嚷的口号,重要的是记在心里,落在实处。
帮助了别人,要么不求回报,心甘情愿地付出;要么,适当、合理地接受回馈,给别人一个还礼的机会。双方心里平衡,既和谐了关系,又增进了友谊,一举两得。
大多数人都懂得感恩,感恩的人更懂得回馈。毕竟,谁都不想欠债,尤其是人情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