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你小时候的儿童节都是怎么过的?
我实在没印象,只说,好像会放半天假,然后就没什么了。
朋友得意得回忆起她的儿童节:上台演节目、老师给小朋友发糖、少先队员集体宣誓、老师给大家系上红领巾……
我只能弱弱的回:这些,我统统没有经历过。
前段时间另一个朋友问我小时候喜欢什么动物?
我说,好像,没有!
他自豪地讲起自己儿时的动物朋友,比如家里养的牛、马、羊、狗等等。
他家的小牛犊长犄角的时候异常活跃、力气惊人,到处横冲直撞,会把周围的一切都破坏掉;山羊满院子追着他跑,拿头上的角顶他,他顺手拿过来一个草帽,扣在羊头上,顺势灵活的一个转身儿,化险为夷,且屡试不爽……
我在一旁听着他们赤裸裸的炫耀,只有羡慕的份儿,来自小小山村的我常被朋友们嘲笑“没童年”。
仔细回忆,我的童年的确是挺无趣的,作为家里独生的孩子,因当年正是计划生育的紧要关头,周围鲜有与我同龄的玩伴。如果有,就是我的爸爸,没错,我的爸爸一直是个没长大的孩子。甚至连看电视要换哪个台这种小事儿,两个人都能抢半天。如果家里做了好吃的,更是抢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奶奶熬了红糖,把煮熟的山楂放进去搅拌均匀,酸酸甜甜的,吃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吃到根本停不下来。为了防止我和爸爸一次吃太多,奶奶很“聪明”的把盛着红糖山楂的盆子藏起来——放粮食的大缸里、蒸馒头的大锅里、放杂物的小床上……最后统统暴露,我和爸爸两个馋鬼不一会儿都消灭干净。
毕竟,爸爸和奶奶“作战”的时间要比我长的多,“斗争经验”也算比较丰富,我看得清形势,明白跟着爸爸有肉吃的道理,即使肉吃不着太多,肉汤总是能捡到的。
两个人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时我就剩下被欺负的份儿了,谁让他比我大那么多呢。不记得是为挣一口吃的,还是因为看电视换哪个台,我抢不过,经常把爸爸追出门去,跑过胡同儿,跑到村口的大马路上,眼看就要追上了,他一个反转,接着往回跑,往往是恰好跑回家门口时能追上。两个人一边喘着粗气,一个揪着另一个慢慢悠悠走进院子。这一跑,接下来的一餐饭每个人能多吃一个馒头。
这样的记忆经常让我错乱:别人的爸爸大多是正襟危坐的,为什么我的爸爸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子。
直到看了《爸爸去哪儿》刘烨父子的相处日常,有一幕是,刘烨孩子一样躺在床上,诺一小大人般把吃的喝的玩的放在爸爸身边。
我记忆里的父亲和某个时刻刘烨有些相像,用家乡话说,没个正形。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有这样的父亲,甚至在我未成年时需要看他的脸色行事,时刻在猜测:什么时候他是玩伴一样无所顾忌地嬉戏的父亲,什么时候他是佯装成熟、不苟言笑的父亲。这给我一种不确定的感觉。
再后来看到《了不起的挑战》其中一期,几个嘉宾们接受心理测试并用节目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这一度引起争议。心理医生说刘烨心里住着一个小孩,他会自觉地转化成儿童的一面。同时他也拒绝与外界的沟通,会孤立自己。
小时候,父母曾是我们的天,我们的地,我们毫无疑义的依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猛地发现,父母懂得好像也不多,他们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老迈,甚至越来越不可理喻。
随着年龄的变化,时常会有一种感觉:不想长大!这其实是畏惧心理在作祟。但我们终将会进入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车贷房贷的阶段。这些责任终将落在我们的身上,或者已经降临。
虽然有这些苦恼,但希望你不要太压抑自己,适当地放松一下,才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更好的面貌重新出发。
今天是儿童节,愿你在这纷繁的世界中,做一个骄傲的孩子,节日快乐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