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观后

作者: 吴偶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20:31 被阅读151次

我向来不喜欢京剧。首先是人物脸谱与我拉开了心理上的距离;其次是高亢的唱腔,又将我震开八里之外。于是,我差点错过脱胎于京剧烙着时代印记的样板戏,那天,刚看了《红灯记》的开头,就被尖嗓儿惊得顾不得欣赏其它,关掉了视频。但为了完成作业,我决定把片子看完,大不了遇到唱段部分就静音呗(有点不要珍珠要木椟的意思)。于是,我静音看了一遍《红灯记》,发现剧情紧凑扣人心弦,终开启最小音量又听了一遍,重点段落多看了几遍。这样,才敢提笔写点什么。

《红灯记》——一个关于传承革命精神的故事,“红灯”是暗号,是隐喻,也是象征。李玉和说: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一样的情怀。想起移山的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尽,何苦挖不完呢?与家族传承的愚公不同,《红灯记》里的传承,表面上是一家人,实际上毫无血缘关系,他们是因着同样的革命愿景而凝结在一起的“一家人”。就如李奶奶对邻居慧莲说:“我们隔着墙是两家人,拆掉墙就是一家人”,孙女李铁梅却纠正道:“奶奶,我们就算不拆墙,也是一家人。”

虽说是电影,红灯记呈现出来的依旧是浓浓的舞台感。比如,舞台表演常用的“念白”,片子里出现了好几处,有“痛诉革命家史”,有“相诉红灯故事”,还有李玉和遭受重刑之后的自白。大段念白的存在,削弱了电影的影像特征。或许,这是样板戏基于京剧的改革之后留存的艺术特色。我喜欢念白,每段都十分精彩。精雕细琢过的台词,根植于生活,又独有艺术的凝练和美感,着实迷人(只要不开嗓高唱都很美)。

样板戏的唱腔经过改革,与传统京剧的腔调有所不同。以字行腔,与音调四声相和,平近易懂,但因轻重不明显,而以长短缓急为主,显得动听稍欠。一个音阶七主音,加上升降调,十二音,而根据音调四声而谱的旋律,在曲调的多样性上少了许多可能。样板戏毕竟不是单靠唱腔,艺术家们的演绎也添色不少,足以弥补平易的曲调带来的遗憾:李玉和怒斥叛徒,节奏快紧,咄咄逼人;奶奶相诉身世,行声缓慢,娓娓道来;对峙鸠山的唱词,字如蹦珠,颗颗有力。

除了唱词,《红灯记》的场景配乐也堪称一流。每个心理节点,每次表情的转换,每段场景的切分,都伴着“铿”“锵”的有力鼓点以及或凝重或轻快的弦乐自然过渡。配乐与人物演绎无缝衔接,毫无突兀和多余之感。

人物也在艺术家们的演绎下栩栩如生。舞台表演不同于影视剧,表情总归要夸张一些,动作也必带舞蹈的行迹。但情感到位,演绎便不觉浮夸。天真烂漫的铁梅,可以甩起长辫,矫滴羞赧,也可以高举红灯,一身正气,气势如松。身材魁梧的李玉和有勇有谋,掩护磨刀匠于无声,赴鸠山的鸿门宴而无惧,离别时与母亲和女儿的告别更是凛然动人。反面人物鸠山老奸巨猾,笑里藏刀,对李玉和威胁不成,重刑告败之后的气急败坏,刻画得入木三分。

老师课上说,有不懂戏的领导质疑李玉和高唱的自白部分暴露了机密。此处,可容我这个不懂戏的人也提出一个质疑。李玉和遭受严刑拷打之后,并不像铁梅的哭诉“浑身血,满脸伤”,只是脸上轻划了几道口子,衣裳象征性地印了几道血痕。想来,对于李玉和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受刑之后的场景中,艺术家们肯定深思熟虑过。但以自己的浅薄之见,倒觉得李玉和可以演绎出重刑之后糟糕的身体状况与坚在的精神力量的对比。

《红灯记》集结众多大家的心血和才智,即便到了今天,也是经得起剖析扒皮的。不过,我不太喜欢样板戏里——包括《红灯记》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看不出正面人物的缺点,找不到反面人物的可取之处,从艺术人物的塑造来看,略显单薄了些。

相关文章

  • 《红灯记》观后

    我向来不喜欢京剧。首先是人物脸谱与我拉开了心理上的距离;其次是高亢的唱腔,又将我震开八里之外。于是,我差点错过脱胎...

  • 唱念做

    唱念做 ——20181219_24行210字记录_短句_附小红灯记 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 《都有一...

  • 《红灯记》

    今天下午妈妈回到家里,而却我这兴奋的又蹦又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今天妈妈要和我一起去看京剧,《红灯记》我...

  • 红灯记

    千里万里红灯挂、元宵佳节喜团聚、大街小巷闹红火、一场雨雪浇虎威。

  • 文革日记 1971年11月10日星期三

    今天晚上我看了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京剧艺术片《红灯记》,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 影片根据中国京剧...

  • 梨园小笑话 《两个虽说是》

    现代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那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几乎人人会唱,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戏校排练《红灯记》时,李铁...

  • “红灯记”在吾乡

    小区对面去年冬天的时候新建成了一座广场,名曰:红灯记文化广场。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并没有看过“红灯记”这个样板...

  • 票友红灯记

  • 红灯记/春儿

    红灯记 文/春儿 时间就是这么被我一分一秒给磨蹭过去的吗?一天过完了,却不知自己都忙了些...

  • 观婺剧《红灯记》有感

    《红灯记》,它是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之一,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灯记》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zw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