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水玲珑,山清净,云雾蒸集,雪城睡未醒。断桥银树照白影,西子凌凌,湖上朦胧景。
初阳台,抱朴井,樟松寂寥,伉俪歌声竞。宝石残霞破冰径,石塔瑟瑟,好个深幽岭。
大概是2013年年初的时候杭州连续下了三天雪,白色的雪絮覆满了城市的每一寸肌肤,俨然已是一座雪城。于是动了念头一定要去市区看看雪后的西湖。
约了一位朋友,从龙翔桥地铁站出来后只匆匆穿过几条街巷,放眼便是断桥了。人头从白堤的这头攒动到了那头,说也可笑,人们在这样寒冷的雪天纷纷挪步出门到湖边只为看一眼难得的“断桥残雪”却不料看着个滑稽— —雪确是残的,但不过是拜游人所赐的罢了。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果然不是说着好听的,湖滨的杨柳都结上了银白银白的柳条,沿着半圆弧的湖岸蔓延,远眺过去,氤氲着云蒸雾集,保俶塔在咫尺的宝石山麓隐隐现现,真是好一幅梦里才能见到的水墨画卷!
![](https://img.haomeiwen.com/i29717620/74709012db09cb28.jpg)
我们从一条不起眼的小弄堂登上宝石山。似这般怀着孩子般的兴奋拜访雪后山岭还是第一次,而山上这个小世界似乎也不宁静,三三两两都是来看雪的。此时若能倾尽自我全心地融于这个冰雪世界中恐怕要比堆堆雪人,丢丢雪球来得更加值得吧。
从牛脊背到初阳台,从宝石四弄到抱朴道院,一路上或不知疲惫地探索未知的高度,或充满童稚地去挑逗树上的积雪,或用手掌去比一比积雪的厚度。虽然寒冷,却更为充实了这一次的短行。
旅途的乐趣在于不经意,细节给的惊喜打败疲惫,这或许就是那些不顾一切去探索自然的旅行者们的源动力吧。
在邻近抱朴道院的小路上,我们曾邂逅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妇,携手赏景,竟在这旷野间比起歌喉来!从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唱到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男声浑厚雄壮,如山之岿然不动;女声悠扬劲道,如水之渊源长流。只听那老婆婆唱完一曲,竟调皮地向她的老伴夸耀自己的嗓音宝刀未老:“怎样?高音没有掉下来吧!”那老伴只笑笑也不答话,只顾自己唱着下一段。
![](https://img.haomeiwen.com/i29717620/fac33ee4a7480574.jpg)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能在旅途中碰到这样的人真是我们的运气,虽然未曾与这对伉俪有只言片语的交流,我却会一直把他们记在心里。回想起自己曾在丽江古城偶然走进的那个“故事吧”里的那群年轻人,一位高中同学曾在文章里叙说的那位给她画肖像画的行脚艺人,以及学姐慧慧曾给我说过的她在大理遇到的那位三毛的旧友的故事,不禁想说,原来遇到各种各样让你感到惬意的人和事,就是旅途带给我们最大的回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9717620/816a8771cf116eab.jpg)
下山的路上一边还在回味刚才充满了耳畔的歌声,抬头却望见在一棵挂满冰晶的松树树干上,一只灰色毛发中间杂着白色雪花的松鼠一窜而过,仅是那么短暂的一刹那,甚至还没对这个可爱的小东西产生什么感情,竟然让我隐约感觉到了生命的灵动。在一切看似都静止了的这座冰雪山岭,当我自以为行走在画中的时候,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生命却非要打破这四周的静寂,如此一个小小的武打动作,怎能不让人又惊又喜呢。这应该就是宝石山馈赠予我的第二份礼物吧。
离开的时候实在是不舍,但细细想想,这样美妙的旅途似乎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呢,即便是多年以后有幸再能在雪天登上宝石山,也无法再见到那对相携而歌的老人和那只灵动的松鼠了吧。也正因此,每一段旅程才是独一无二地珍贵啊,那么不如不吝笔墨,最后再以一阕蝶恋花为这段旅途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吧。
蝶恋花
宿夜风雪几时了?冻鸟寒蝉,只羡西湖俏。游人不知多烦恼,白公堤上相嬉笑。
清凉道观香客少。孤树枯井,满目云烟缈。松鼠何惧山陡峭,抱朴院外正聒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