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读点资治通鉴(4)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

读点资治通鉴(4)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

作者: 青贤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2:12 被阅读0次

原文: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吴起在魏国为将,魏武侯与吴起乘船顺西河东下。见两侧河山感慨此乃魏国宝藏。吴起却认为于国家而言最大的宝藏其实是国君的德行,并以夏桀商纣之例力证国君人德之重要。否则山河再坚固,恐怕“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五事七计决胜于庙堂。国家战事之成败在战前早已定好,对比五事七计便能言胜败。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君主的德行、将士的才干、法令的严行、天时地利的加持,这些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势能。

吴起用兵深谙此理,鲁国——魏国——楚国,吴起曾先后事三国。他非常懂得选择知人善用的君主。魏武侯之父魏文侯就相当重视吴起,起到魏之初便委以重任。但到武侯时,受小人离间起不得重用,故转投当时选贤任能的楚国。

对于现代企业中更是如此,如何长盛、如何发展,有资源等外部因素左右,但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自己的德行。要看管理者能否严守制度、赏罚分明,能否知人善用、留住人才。有人才能攻下更大的业务,否则有再好的外部资源也终将失守,转盛为衰。


公众号【青贤时间】以古鉴今,解决职场小破事~

相关文章

  • 读点资治通鉴(4)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

    原文: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

  • 成语典故|舟中敌国

    成语释义: 比喻众叛亲离。 成语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成语故事: ...

  • 舟中之人,皆是敌国。

    人海茫茫,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如今社会,人们为了生存,无时无刻都在争执着,奋斗着,斗争着,抗争着。小时候,会为了玩...

  • 《史记》初鉴 二百三十八

    引: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

  • 翻译|文言文版IF

    译文: 如若 莫徯 译 若周身之人皆失智且咒骂于君,君仍存志;若周身之人皆疑君,君仍信己,且消众之疑虑;若君择待,...

  • 乱谈春秋系列之:吴起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干部(中)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魏武侯同志听了吴起神马关于“舟中之人尽皆敌国也。”心里实在不爽,你吴起算什么东东...

  • 《资治通鉴》11|君是多大的官儿?

    在《资治通鉴》第一卷中,“君”字出现了55次,其中,“君子”一词出现了4次,另外51个君字皆表示“国君”。 在《资...

  • 司马光挑选人才的标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道:“智瑶的灭亡,在于他多才少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

  • 《资治通鉴》名言鉴赏

    编辑:桑迪 1.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司马光 资治通鉴 2.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

  • 心问

    伴霞君学经典,读《论语》听故事: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点资治通鉴(4)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jd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