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杨文懿公》作者:张岱
原文:杨文懿公守陈,以洗马乞假归。行次一驿,其丞不知为何官,与之抗礼,且问公曰:“公职洗马,日洗几马?”公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俄而,报一御史至,丞乃促公让驿。公曰:“此固宜,然待其至而让未晚。”比御史至,则公门人也,跽而起居。丞乃蒲伏谢罪。公卒不较。
译文:古时朝廷设有“太子洗马”一职,后世詹事府的主官也有称“洗马”的,都是相当于副部级以上的高官。
杨文懿公以吏部侍郎兼詹事府告假还乡,在路上住驿所时,自称“洗马”。所长见杨公毫无当官的派头,以为“洗马”真的只管洗马,心想:老子整天接待官员,点头哈腰,终于遇到一个和我差不多的芝麻官,便扬声问:“你负责洗马,一天要洗多少匹马?”
杨公笑答:“怎么说呢?要看心情,心情好勤快的时候洗得就多;心情不好当然就洗得少,不一定啊。”
此时忽然有位御史来住,所长便对杨公说:“老杨,赶快把房子腾出来,大官来了。”杨公说:“嗯,你说得真对,理应如此,不过着啥急涅,等他来了我就走。”
御史一到,见了杨公,纳头便拜。一旁的所长慌了神,一边请罪一边心里想:这小老头到底洗得什么马,这么牛。
感·杨公
已经见惯不怪了。犹记得上次还乡,颇为自得,邻居叔叔大爷问,当多大官了?我回答:“洗马。”
“守陈啊,洗马有什么干头,书读了这么多年,怎么混得还不如私塾先生呢?”
“大爷,不是洗马,是太子洗马。”“别说太子,给皇帝洗马也没啥意思啊,别说了,回去后赶快换个好差事吧。”
那天,我在那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午,最后,口干舌燥,不欢而散,父老乡亲还批评我没以前实诚了。呜呜呜,洗马就洗马吧,在追求真理和实诚之间,还是选择后者吧。
别说,心态摆正后,万事顺遂,至少不别扭了。而且,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人生百态,说到底,没有官职,我也只是凡人一枚罢了,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真如浮云尔,能为百姓老老实实办点事也算在朝廷洗过马了。
思·所长
面壁思过一整天,越想越后怕,真是吃没文化的亏了,还好这老杨是个好说话的,否则这会脑袋在哪都很难说了。
塞给御史大人一包土特产,才打听出来,娘咧,洗马居然是个大官,你说这朝廷也真是的,居然起这么low的官名,这不是故意坑人吗?
教训相当深刻啊,赶快拿出我的小本本,记下来:洗马是很大的官,是比御史还大的官,你个二百五长点知识吧。
哎,想遇到比我更低的官看来不容易啊,下次回家我得找王老五喝两盅,好好教育教育他,让他也长长见识。还有,以后可得注意了,到这儿来的都是爷,小心伺候好了。
行
最后,解释一下“洗马”倒究是个啥玩意。洗马应作“先马”,也就是走在太子的马前面,意为太子的先导,主要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初设官职时应是两点水的“冼”,而不是三点水的洗。后来也许误写,就一直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