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亮——《向着光亮那方》读后感

作者: 外院男神的小树洞 | 来源:发表于2016-09-26 16:43 被阅读0次

拿到新书的时候,激动了好久,毕竟是人生中第一本亲笔签名的书,自然是爱不释手。那段日子考试、工作......很多的事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可我还是坚持在第一时间看完了它,挤出一点点零碎的时间欣赏同叔35年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有看哭的,也有看笑的,更多的是感动。每篇文章都好像是我生活的剪影,我也能从中寻找到些细枝末节,与记忆重叠。我把自己的故事、感受记录了下来,成为我人生的光亮。

友谊

同叔和小白的故事很温暖,但又很心疼小白,觉得他的人生太过曲折。当然,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说一些自己的感受,也许对于小白来说,正是这一次次的转折,一次次的选择,他的生活才不至于那么平静没有波澜。

同叔很幸福,能遇到这样一个好兄弟。看完这个故事,我心中好像也出现了一个人选,不清楚到底是怎样的感情,但知道最迷茫的时候他能给我力量和方向。曾经煲过四个小时的电话粥,如今不在一起也会经常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鬼话。他从不跟我分享他的负面情绪,以至于我一直相信他的生活和他的笑容一样温暖,没有伤害。

明年他就毕业了,一直嘲笑他是老年人,当他真的要迈入社会时又有些不舍,害怕因为时间问题而让我们的关系有所疏远,更害怕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再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但是我始终坚信一件事,不管他是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或是四个人,还是从130斤变成170斤,我一直都在,会支持!

告别

关于继承的故事,我动容的不是他们四个人的感情,而是少年们的小小倔强。12岁的年纪,继承便懂得了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倔强地用自己的方式生活,面对每况愈下的身子,他的风淡云轻倒是给前去看望的人凭添了一丝心疼;12岁的同叔,因为不想接受这个事实,便执拗地选择躲避所有的源头。时至今日,我也还信,继承还活着,以他的方式活着。

看完这个故事的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弟弟发来的一条消息:“我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但我也想了好久了,这两天我躲着你就是不知道接了我该不该说这事。奶奶得了胃癌晚期了,可能已经余下.......”,很长很长的一段话,我把它存在了备忘录里,可是我始终没有勇气再去读完它。五年前,外公被查出癌症,哭了整整一个礼拜,叠了一千只千纸鹤,我傻傻的相信一千只纸鹤就能带来好运。后来,外公做了手术,因为是早期,身体恢复得还不错,这个夏天去看过他多次,老人家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所以我就希望奶奶也能做个手术就好了,然而事实比较残酷。考虑到奶奶年纪大了,医生建议保守治疗,这学期我来学校几天后奶奶去医院做了这个疗程的最后一次化疗,叔叔说如果好的话,以后只要定期去大医院检查就好了,这些日子我都没有打电话回家,因为不敢,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我也倔强的相信,奶奶会好的,会继续陪我下一个十年。

如果不能面对告别,那就让自己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相遇和陪伴,没有告别好了。

救赎

看《光,打在你身后》这篇文章时,我想了很久,应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我的感想,想来想去,发现“救赎”这个词正适合。

不为难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一场救赎,因为知道一些结果会让自己变得难过,那就换一种方式解答,在每一场心理挣扎中,都提醒自己从中获得一些东西,这样的劝说,让心灵得到了安慰,怎能不说是“救赎”。老贺是同叔无助生活里的一根救命稻草,同叔抓住了,得救了,今天我们才有幸听35岁的刘同讲他的故事。

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候应该是复读的时候,每天的生活三点一线,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太过乏味。后来发现,每个皓月当空的清晨,每个寂静无声的黑夜,都是独自享受的美妙时光,渐渐喜欢上了早晨第一个到达教室开灯的那一刻,渐渐习惯了生活中只有学习的忙碌感,枯燥的生活也因心理情绪的变化而不再那么单调。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的我一定要为难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黑暗,那么今天,我是不是就没有机会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吹着空调,塞着耳机,和你们诉说着我故事。

自嘲

时常羡慕那些善于自嘲的人,他们总是很巧妙地就化解了尴尬的境地,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归属为这一类人,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也能机智地回答关于“胖子”的话题。

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到现在,我仍隐隐的觉得自己的自嘲中带着一些自卑,因为不足够自信,才要把自己的软肋好好装饰,让它成为我的盔甲。前些年认为自己做人很圆滑,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我总是抱以笑意,哪怕自己被伤得体无完肤,也要尽力保持微笑,当时别人对我最多的评价就是:“你人真好!”这些年,我用“刻薄”来形容自己,不在一股脑儿接受别人的思想,面对攻击也会反击,像个刺猬,受到别人讥讽嘲笑时,一边自嘲一边以同样的方式还回去。不知道是不是自嘲过度留下的后遗症,总想着让别人感同身受才善罢甘休。

适度自嘲是一种修养,但像我这样可能就有些病态了,也想着慢慢去改变,因为这些年听到“你人真好!”已经很少了。

孤独

“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谈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这是《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人生难得一知己,所以好朋友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挺重要的,但是为了找到那个好朋友,为了那些表面上的存在感而失去了自我,并不是一件多么高明的事。我高中的时候是那种上厕所都要喊别人一起的人,到了大学,尤其大二转专业后,越来越喜欢独自一个人,而这种状态的改变,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多少困扰,反而给了我更多可以思考的空间。

大二转到新专业的第一天,概率论课,我一个人坐在第二排,自此以后的这节课,那个座位成了我的专属。其实旁边也会有一些认识的人,虽然不熟悉,但是打个招呼就可以脱离一个人“浪迹天涯”的宿命,可惜我没有这样做。我是从心里觉得交朋友是件很费精力的事情,这种事一般讲究随缘,性格脾气合得来多远都会走到一起,不合适的人待在一起对彼此都是负担。我挺享受孤独的,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就可以在图书馆待一个下午,累了就歇一歇,困了就睡一觉。这样说不是说我没有好朋友,我也有自己的圈子,但是我们的感情从来不需要通过消耗对方的时间来维系,想念的时候就发个消息或见个面,不曾干扰到彼此生活。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所以,大胆地去拥抱孤独,朋友贵精不贵多,顺其自然就好。

微光

小蔡爸爸说:“如果以后我们的女儿在外地求学,遇到这样的老板也放心!”因为内心善良,也相信这个世界充满善意。

在微博上遇到一个小姑娘,高考考了三本,不知道是选择复读还是上大学,可能是我之前发了一条带有“考研”和“复读”字眼的微博,她碰巧搜索关键词搜到了,于是找到了我。她给我私信,大致讲了一下自己的情况,问我该怎么办,其实我也不是什么老师或是专业人士,要是真的给人家姑娘造成什么误导,耽误人家前途可就不好了,可是又想用自己的经验给姑娘一些建议,毕竟这时候的心情,我能懂。想了半天,决定还是给姑娘一个回复。我们聊了很多,她说她很纠结,怕复读明年考不好会后悔,又怕现在去了大学明年看到别人考得很好自己难过,我跟姑娘说了一句话:“这一年里你好好努力,如果尽力了,还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走读书这条路,那么你也就可以放弃了,没有遗憾!”姑娘自己考虑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再来一年。她说:“姐姐,真羡慕你,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目意志那么强大。”对,我也羡慕那时候的自己,一路拼搏,目标明确。

小姑娘很可爱,也很有礼貌,我也在尽自己的可能去帮助她解决问题,我和姑娘说:“如果遇到困难了,就来找我!”不是我有多大能力可以帮她渡过难关,而是我希望她知道,不知所措的时候还有人陪。姑娘肯定很善良,不然也不会在微博上遇到一个陌生人还和人家交谈这么多,那我要做的就是,让姑娘相信这个世界仍旧善良,依然温暖。如果哪一天,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去问你,也希望你能给我回复。

飞蛾

小时候就听过的一句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当时一直想不通,既然知道前方是熊熊烈火,那为何还要奋不顾身地扑进去?直到遇到了生命中的那团火,才知道有些事情你并不想避开。

初见时,他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少年,没有顶峰的颜值,也没有书香气质,但只一眼,我便沉沦。现在想想可能是当初的我太闹腾,看到像他那么安静的人就像是遇到了稀有物种,急切地想要去靠近。故事的开始很顺利,我们成了前后桌,我开始每天找他聊天,渐渐地,我们熟络了起来,会开各种玩笑,这时候才发现,他也有毒舌的一面,但这并不大妨碍我喜欢他。事情发展得很快,以至于两年的时间,我们由陌生变为熟悉再到不联系,一切让我猝不及防,鬼知道这两年我经历了什么,,总结来说就是:暗恋暴露;他和我最好的闺蜜恋爱;我被诬陷;最终我们渐行渐远。不能说把所有的村错都归到他们身上,毕竟事情的发生总有诱因,也许当初我把自己的小心思藏起来不被人知晓,后面的一切就不会发生,又也许我没有在他表明立场后还死皮赖脸地让闺蜜帮忙关心,那些狗血的剧情就不会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前几天听人说他们分手了。五年了,他们还是分手了,那一刻我说不出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有点小窃喜,又觉得惋惜。毕竟我喜欢了那个人六年,在他最低沉的日子里我一直陪在他身边,他却跟我说:“没有她我会想去死!”曾经把誓言说得那么好听,最后也抵不过时间和现实。

六年了,我还没忘记他,从未想过放下他,好像除了他,再也喜欢不上任何人了,他就是那团火,而我是只飞蛾,明知前路是万丈深渊,我仍义无反顾。如果这一秒他需要有人陪,下一秒我一定出现在他身旁。

牵挂

“风筝是因为束缚,才能飞得高,人也是因为有了亲情的羁绊和约束,才能变得幸福。”在我心中,三种感情的排序是这样:亲情、友情、爱情,因为亲情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友情是我生活的维系物,而爱情对我来说,是奢侈品,人没有奢侈品能活,没有维系物、缺少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恐怕不能过活了。

小时候我爸管我管得特别严,印象深刻的有一次我放学去附近中学玩了一会儿回家晚了,我和我爸在半路相遇,远远地就感受到了他的“杀气”,我突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果然,我爸一声不吭地把我领回家,一回家,书包还没放下便让我面壁罚跪,写检讨书。现在回头想那时候真听话,说跪就跪,不带半点犹豫,哪像现在,挨个骂也要回句嘴。正因为我爸的严厉教育,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身份,也打心眼儿认定他是不爱我的。后来这两件事,在我19岁的时候有了答案。

19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开家门,背上行囊去外地求学,说是“外地”也不过是跨市不跨省。开学那天,我叔叔开车送我到学校,我说我一个人就行了,我爸却坚持也来送我,没办法,只能妥协。等我报道完,一切安顿好后,我们和这边一些认识的叔叔吃了个饭,席间爸爸喝了不少酒,然后到了傍晚,我回了宿舍,爸爸和叔叔开车回了家。国庆假放假,我刚回家叔叔就笑嘻嘻地说跟我说个好玩的事:“你爸送你上学回来的路上,在车上哭了好久,一边哭嘴里还念叨着不知道你一个人行不行,我就只好哄他说要是你打电话想家了我就开车来接你回家。真难得,这么多年都没看他这样哭过!”叔叔把这个当成个玩笑讲给我听,我却瞬间泪流满面,也第一次懂得了“父爱是深沉的”这句话。事实证明,我是亲生的,我爸也很爱我。

自从我爸开始玩微信后,他每逢天气变化都会提醒我注意冷暖,连我妈都说:“这大热天的我在给你弟陪读也没见你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给我们,还能发给你真是稀奇!”我笑了笑,看,我爸是真的爱我。

相爱

叔叔和婶婶认识了二十年,结婚却才两年。说来奇怪,他们十六岁认识然后相恋,二十三岁分开,三十三岁重逢,然后在一起。

他们的爱情饱受争议,有人说他们拆散了两个家庭,有人说他们自私不顾孩子的感受,也有人说他们真勇敢。我很羡慕他们,更佩服我婶婶,真的是为了爱情。我跟婶婶有过一次很深入的谈话。

“如果你们再遇见时,我叔叔没有离婚,你会不会和他在一起?”

“不会,因为我的家庭很幸福,我的孩子也还小,我不想让她受到伤害。”

“那为什么后来你还是选择了离婚和我叔叔在一起!”

“可能因为还爱吧!当时得知要跟他见面的时候紧张得要死,换了好几套衣服,一直问闺蜜该怎么办,心里特别乱,见了面之后,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尴尬,互相聊了家常,可是他当时没告诉我他离婚了,我还是后来得知的。”

“那你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吗?”

“有时候吵架也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选择他,可毕竟年轻时候的分开是因为父母原因,彼此还牵挂着,十年后再听到他的消息时我仍不知所措,说明我还爱他,我不想让自己后悔。”

他们在之前的家庭中各育有一女,双方都有孩子的抚养权,所以现在一家四口人活得也特别幸福。婶婶的女儿喊我叔叔喊“daddy”,十岁的孩子,知道爸爸“daddy”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对她来说意义不同。每每看到他们在一起的和谐画面,就像感叹:爱情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有点遗憾的就是,他们错过了十年还能再相遇,可是他们爱情的结晶没能活过一岁,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在出生几个月后离开了我们,我手机里还存着宝宝刚出生时候的照片,和他爸爸长得真像。

结束

如果你有心看完这篇文章,我得跟你说声感谢,谢谢你浪费那么多时间看一个陌生人的故事;如果你有时间,恰好我的故事你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影子的话,你可以跟我说说你的故事、感受;如果你对我的哪个故事感兴趣,我可以细细讲给你听。

(生日那天在微博上发了这篇文章,有很多人都说感动,谢谢那些能看完这些故事的人)

相关文章

  • 我的光亮——《向着光亮那方》读后感

    拿到新书的时候,激动了好久,毕竟是人生中第一本亲笔签名的书,自然是爱不释手。那段日子考试、工作......很多的事...

  • 向着光亮那方

    过往日子里的平淡或是精彩,在呼啸而过的时光中一点点消磨殆尽。入眼即逝的路旁草木,交纵错落的红砖蓝瓦,洌风迈入清晨,...

  • 向着光亮那方

    刘同曾写过“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 提灯前行”,人生不应该怨天尤人,输了 起跑线,也还是要有赢在终点的决心。就 像...

  • 向着光亮那方

    认识刘同很久了,总会让我感觉到很神秘,就站在那里,你看不出来任何不一样,但好像感觉就是不同。 你还有我 小白的故事...

  • 向着光亮那方

    公共课上一个半小时将孙晴悦的《二十几岁,没有十年》看完。第一次接触孙晴悦是高二时候尚龙老师推荐,第一本《做没做过的...

  • 向着光亮那方

    那年的四月油菜花开!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图一 找个心情良好清晨 放着喜欢的歌!一切从这开始! 裱纸步骤省略……...

  • 向着光亮那方

    1999.4.11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西部小县城里。在我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大我三岁的姐...

  • 向着光亮那方

    不需要充足的阳光 不需要肥沃的土壤 不经意间的浇浇水 你便绿意浓浓 香气四溢 似娇艳的少女 羞答答地装扮自己的一世...

  • 《向着光亮那方》

    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背后是光亮。——刘同 初识刘同,是两年前读的第一本《谁的青春不迷茫》,正值大二。很多内容都忘了...

  • 向着光亮那方

    “向着光亮那方,变的不一样学着坚强。变无可阻挡,不只是理想,是逆风的力量……”谁的青春没有迷茫,没有迷惘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光亮——《向着光亮那方》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pq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