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到学校就处理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初二的一个孩子情绪崩溃,要自杀,在办公室大吵大闹。我先安排心理咨询老师设法将孩子带离教学区,并尝试着和孩子沟通,给出适合孩子情绪发泄的通道,然后让班主任找来家长,到我办公室。
实际上,我们能做什么呢?其实我们能做的相当有限。我们可以尽一切可能地稳住孩子的情绪,让他放松;我们可以和家长讲道理,告诉他孩子很危险,让他认识到自己并不了解孩子,建议他要努力了解、理解孩子,就像尽量理解我们自己一样,我还跟家长讲了这么一个道理:家不全是讲理的地方,家首先要讲情,在家里,情是永远大于理的,孩子再错,也是可以原谅的,而且无条件原谅。然后,我也跟班主任老师讲了这个道理,班级有时候就像家一样,也不能全讲理:作业没做有没有道理?没有,但可以原谅。顶撞老师有没有道理?大部分时候都没有道理,但可以原谅。所谓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就是这个道理。要相信成长的力量,或许一个孩子永远都不会有根本的成长,但你必须要相信他能够成长,而且成长得很好。
但也仅此而已,我们能做的实在可怜得很。按我的意见,孩子今天最好带回家,放在学校太危险了,这孩子极度脆弱、极度敏感,但心理咨询老师告诉我,他想留下来上课呢,我也就同意了,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责任就大了。
问题不在于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状况该如何处理,因为这几乎无解,问题在于,孩子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这也是我跟孩子家长交流的主题所在。我们常常“为了你好”,实际上他并没有因此好起来,这是事实。
所以,这也是我们学习第八章的意义所在。
今天这孩子的状况和老师没直接关系,没有老师批评他,他的作业早就不做了;实际这可能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生活没有了目标,就没有了意义的寄托,他过早地直面了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因而承受不了。想死很容易,想活,却很难。不仅仅孩子,成年人不也这样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