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334天,2023.10.11
昨晚的读书会内容是“将当事人生命困境转化为成长的阵痛”。老师们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受以及不同事例的分享,也激发出我更多角度去理解和思考这部分内容:
首先,对这句话“当事人可能因某事件而又局限,但其生命的宽广度反而可能因为此事而有所拓展”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大胆假设一下:如果存在一个假设,即相信人无完人。从系统思维角度看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完美、有缺憾的部分、黑的部分,占比比较少;一部分是完美的部分、优势部分、白的部分,占比比较多。困境没有发生时,人处于平衡状态,不完美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的存在并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社会功能。困境出现后,原本平衡的状态被打破了,身体、生活暂时处于失衡的状态,所以,人们会疼痛。但人本身具有复原力的,会“经一事,长一智”的。在困境中,在疼痛同时,人还是会自发地应对失衡状态。只是深陷疼痛中,这些自发的应对方法被忽视、被淹没、被理所当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活着”、很好地“活着”而开始面对、去适应、去解决。这个过程中与学会“问题”(糟糕的处境、丧失亲人之悲、失去身体某部分之痛等)共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与“问题”共处意味着接纳、允许和生活的态度。共处之下,就会找寻新的很好活着的各种可能性,发展出更多可以让生命发光的能力来,这或许就是在拓展生命的宽广度。比如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因心脏病不能在站在马拉松比赛的舞台上展现其风采,然而,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他发现原来自己在音乐方面也极具天赋和兴趣,经过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所以,如果没有因心脏病而限制其继续跑马拉松,或许,这一生他都不知道自己在音乐方面还有如此的造诣。所以,用发现资源的视角拓宽“限制”。走出疼痛时间因人而异,不必刻意用“标准”去套,接纳、理解、陪伴、等待,就如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一样,但黎明一定是会到来的。其次,相信“人生不设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如书中所写“咨询师无法全然帮助当事人避免不可控的种种挑战”,以及“当事人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已经存在了,且事件的相关负面影响也已经发生了,想要使这些事件及其影响立刻消失,是一个不可能的目标;咨询工作应聚焦于协助当事人接纳困境,懂得与问题共处,学习承受与应对该事件及其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自我照顾的能力…”。“发展自我照顾的能力”我理解就是看到该事件的正向价值与意义,以及回到如何拓展生命的宽广度上,在看似暂时“受限”的生命中开创新的天地。或者用一种相对轻松的态度如“跳出原有的舒适圈”,“向生命发起挑战”,等。当然,“问题”往往是很有冲击性的(如天灾人祸、家破人亡、虐待遗弃、重大疾病等),允许当事人用自己的方式度过困难时期,相信这是“成长的疼痛”,是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完成知觉转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