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 Blue文 读书打卡
书名:《思考,快与慢》
作者:丹尼尔.卡曼尼
章节:第19章〈“知道”的错觉〉
书摘心得:
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那些说法,往往很通俗易懂,那些说法具体而不抽象,他们认为天资、愚蠢和意图的作用都要超过运气的作用,他们关注的是少数几件已经发生了重大事件,而不是无数件并没有发生的事,任何新近发生的有影响的事,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存在因果关系的故事的核心情节。我们人类常会为过去的憾事编造牵强的解释,并信以为真,以此来蒙蔽自己。
想知道一个解释是否行得通,可以对它做一个最终测试,看它能否使这个事件事先就能被预测到。
强大的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你会不由自主的去处理手头有限的信息,好像这些信息就是全部事实了。根据这些可得信息,你构建出最可能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还不错,你就会相信他。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在自己所知甚少或是谜题答案只是初露端倪时,我们却更容易构建出一个连贯的故事。我们最大限度的忽略自己的无知。
将从前的事编成叙事故事的大脑区域是构建意义的器官。人类大脑的常规局限,使他没有足够的能力重构过去的知识结构或信念。一旦接受了一种新的世界观,你就会立即丧失很大一部分回忆能力,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那些想法了。你无法重构过去的想法,这种情况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你低估自己受往事影响的程度。
后见之明的偏见对决策者的评估行为有着恶劣影响,它导致观察者不是根据判断过程的合理性来评估一个判断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
系统1的意义构建体系会让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比现实中的更整洁、更简单、更可预知,且更富逻辑性。认为人类对过去了然于心这一错觉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错觉-以为人类可以预知并控制未来。
通过提供人类大脑所需,企业成败的故事与读者实现了共鸣,这里的“所需”指的是关于成败的简单信息,其中明确表明了原因,忽略了运气的决定性力量和回归的不可避免性。这些故事引起并维持了关于了解的错觉,同时给读者上了一些没有什么持久价值的课,但这些读者却偏偏愿意相信这些内容。
网友评论